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照明 查看内容

理解照明设计专业

2012-6-4 17:5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28| 评论: 0

摘要: 琚宾 室内照明是以空间为参照的——照明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协调关系 在室内空间里我是导演,我要把我的整个想法讲给照明设计师。照明设计师如同舞美指导,他会做出方案给我看,我会再把我的想法告诉他,这就 ...

琚宾

室内照明是以空间为参照的——照明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协调关系

在室内空间里我是导演,我要把我的整个想法讲给照明设计师。照明设计师如同舞美指导,他会做出方案给我看,我会再把我的想法告诉他,这就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室内照明设计并非单独做一个光,它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围合,或者在空间的尺度中发挥,室内照明是通过空间来做的。

光,是一种材料。运用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它未来拓展的前景和空间所能伸展的外延。光对空间气质的营造,我认为是为空间增彩的。具体到设计师是和与专业灯光设计公司合作,还是和厂家合作,亦或是由自身的团队完成,我认为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最终得出的结果是不是合适的,因为每次的设计过程都是一场博弈的过程。

齐洪海

手工业时代是设计最好的时代

我们这个时代,活儿都是在一个垃圾堆里干完,然后扑噜扑噜表面,里面全是垃圾。这是所有项目存在的核心问题,每个项目都无法解决:时间太短,造价太低,又要在这个低造价的范畴里做惊人的东西。

我还是觉得,手工业时代是设计最好的时代,每一个参与具体建造行为的人都是设计师,比如和米开朗基罗一起工作的工匠们,每一个在那里凿那个雕像的工匠都有自己创作的空间,我觉得那个时代是设计最好的时代,能把很多很多人的智慧凝结在一个东西上。做的时间可以很长,人可以很多。所以,伟大的作品实际上是凝结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所以,我觉得,手工业的传统对于设计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很深的手工业的传统延续下来,但我觉得这个思路是重要的。我们公司没有具体的分工,每个人工作都是一样的,从开始方案到工地施工调整,每个人都要贯穿整个工作流程。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不多,所以要求每个人都成为项目负责人,同时每个人也要“使唤”其他人成为他负责的这个项目的团队工作人员,所以工作全是交叉的,每个人既在上面,也在下面,是一个非常扁平化的结构。如果工作分层的话,就会使最后落实下来出现问题。我们其实最后拼得就是那一点点细节,所以,我们需要每个人都知道每个工作流程,需要知道每个工作流程对于最后工作质量的决定性的意义。

许东亮

照明设计是既特殊又不容易的专业

建筑可以一直保留,但照明则不然。灯一灭,照明也就没有了。如何把照明设计做好,其实要附加很多条件 。与建筑相比,光会衰竭,光色也会变化,因为它附着在设备上,时间长了以后,跟新的光色会不一样,就像家里用新的灯泡时,你会感觉它很白、很亮、很清爽,但灯泡使用了一年以后,你就会发现它已经发乌,里面好像缺少营养,像树一样,长了枯叶子。应该说,照明是一门比较特殊的专业。因为它关乎设备,所以就涉及到进步性的问题,进步性在某种程度上又是流行性。比如现在大家都在倡导LED, 如果我们还用传统来做,在设备上就会落伍。这又和建筑不同,比如建筑用砖砌,虽然很传统,但上升到哲学层面后,就没什么落伍不落伍之说;但电器设备就不同,它需要用能量,如果能量缺失,所持续的效果就可能打折扣。

另外,照明牵涉的专业比较多。光有好多层面,除了电器专业以外,光本身也有很多基础性研究,包括对人的视觉研究,对光的美学理解,对照度的敏感、亮度、光学成份的分析和研究等等,还包括物理学层面的。光在理性层面是被计算和实验出来的物质,它更像一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需要很多知识储备。同时,照明设计师还要理解建筑是怎么回事,知道建筑是怎样被建构起来的,梁柱的关系是怎样的,和基地的关系又是什么;特别是如果我们要为建筑的表皮打光,需要知道它和幕墙是什么关系,幕墙是如何进行铰接的,安装灯具的时候要放在哪里。建筑部分做完了,还要做室内的照明,所以照明设计师也要懂室内设计。虽然照明专业看来很单纯,但要触类旁通,要学的东西反而更多。

这就跟中医一样,要了解草药,又会把脉,还又要了解动刀的手术等等,最后熬制出一副药出来。 很有意思的是,进入照明设计这个行业的人,离开的人很少,尽管它的业务量不是很大,也不像建筑一样可能成为主流。 但还是有很多人进来以后就不走了。 我本科读的是建筑, 研究生的时候研习古建筑,后来又做过室内,最后进入了照明领域。还挺好,因为在一个相对窄的范围向外延伸,反而容易应对。

何健翔

关于合作

在我的工作中,经常需要和照明设计师打交道,而且我所在的办公环境是一处创意园,那里云集了一些照明设计师,因此,从每天的生活到工作也都会有交集。虽然会有不少接触,但我发现,在大家的认知层面依然存在隔阂,沟通也存在一定问题。也许因为是在广州,我只是从我所在的地域体会到这样的感受,其他地方也许会有所不同。之所以会出现沟通上的瓶颈,我想和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学科界限问题相关,彼此之间不够贯通。这可能又要归结到我们的教育问题,真正在建筑照明领域的设计创新力量可能比较薄弱。以往在和某些照明设计师的合作中,会发现,他们会局限于灯具或者光线的计算,而非理性部分的配合能力以及审美等方面意识会比较薄弱。因此,我们的工作方式是,不得不把建筑和改造的细节全部解决掉,这里也包括照明,也就是说,我们作为建筑师,也把照明设计进去了,本来应该由照明设计师做的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80%~90%,剩下的就是纯技术部分了。这样做的结果导致我们的工作量特别繁重。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控制,但在这个专业协作如此重要的时代,高度的专业配合可以产生设计的增量价值,同时提高效率。因此,我还是非常希望能够和专业的照明设计师在一个认知层面上进行紧密合作。

(责任编辑:七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