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绵竹重建:困难面前任重而道远

2008-7-18 14:2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20| 评论: 0

摘要: 中心提要:5 12大地震过去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目前虽然余震还未停止,但百姓的民生问题,已经迫切的摆到了灾区重建的重要日程。生存-安居-乐业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民居住宅。余震之后,雨季和冬季会接踵而至,暂时栖息 ...

中心提要:5 12大地震过去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目前虽然余震还未停止,但百姓的民生问题,已经迫切的摆到了灾区重建的重要日程。生存-安居-乐业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民居住宅。余震之后,雨季和冬季会接踵而至,暂时栖息于帐篷内的百姓到时可以回迁到哪里?山区迁出的农民身份怎样认定?损毁却并未倒塌的民宅产权如何认定?大规模的农宅重建政府该如何扮演其中角色?材料如何组织、资金如何筹集?
带着以上问题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站主编邱玉苓于7月中旬在绵竹市政府办公室采访了绵竹市政府副秘书长邓强。
关于受灾情况

China-Designer主编邱玉苓采访绵竹市政府副秘书长邓强

China-Designer:我们绵竹的这一次地震,从我们市区到各乡镇来说整体的建筑的损坏程度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邓强:绵竹整个城市应该是摧毁性的,除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的道路损坏就是200多公里。。山区的民房是基本上全部摧毁,沿山的这一块,也全部摧毁,九龙村到土门广济这一块全部摧毁。平原的村镇,完全倒塌的,这一次整个倒塌是70多万间。农村基本上都不能住人。青平天池里面道路全部中断,然后我们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

江苏省是绵竹的对口支援地区

绵竹市区街边的标语

现在整个绵竹,能住的A级房8%左右,应急评级结构是8%。然后是B,轻微的修补一下就可以进去住的大概是20%多一点点,就是中途破损的,20%多一点。这个结果应该是在6月底之前的吧。以后,这个房屋的状况我们还没有办法完全掌握。因为余震大概啊有两个月。
China-Designer:市区的房子还有没有人在住呢?

邓强:没有,市区这一块没有住人。市区不可能安全的。我知道有一些他们在外面过的挺辛苦的想回家去,一二楼的吧,因为低压供水,一二楼可以供水的这一块,也回去了一些。就是A类和B类的不会超过5%的。就是有一些在外面天太热了信回家去,确实受不了。还有一种情况是白天回去睡午觉,晚上还是不会去。晚上就在帐篷里面,这种情况比较多一点。

关于支援情况

China-Designer:我们绵竹对口支援的是江苏这边,这方面的进展情况怎么样的?

邓强:目前可以这样说吧,江苏省非常重视,省委省政府他们的书记,省长,都到过绵竹,今天他们由省委副书记带队还有副省长,包括他下面对口支援的20个单位,这20个单位有13个地级市,有七个由于江苏的县域经济发达有七个全国十强县,前列的七个对口支援的所有的地基市的主要领导书记或者市长,或者是县级市的书记市长,他们都在我们这里对接,具体到我们,比如说南京到的是剑南镇,他就在剑南镇去对接去了。主要方式就是要了解我们每一个乡镇究竟有什么项目,有什么需求啊,提出我们的需求,然后他们根据他们的情况,他们能够做什么,再提出他们的方案。

China-Designer:绵竹是江苏省对口援建城市,援建内容是什么?

邓强:对口支援的话,有一个最基本的核心要素,第一不能给老百姓现金,更多从技术,物质,还有一些配套的设施,公用的设施上的一些支持,另外是我们的工业产业。就是我们绵竹,工业怎么发展,第三产业,我们对他的看法意思就是,希望给他们在我们绵竹建一个江苏工业园区,这是我们长远的。但是现在来说,重点是放在安身之上,安身的话,先把老百姓放下来,放在一个避风挡雨,现在是雨季,再往上是冬季,这个最关键的是能够居住下来,安居才能乐业。

街边书城求知的孩子

关于重建情况

China-Designer:目前绵竹城市重建的困难在哪里?

邓强:城区这一块目前的重建可以说还没起步,这里面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国家的政策到现在还没出台,因为城市这一块涉及的法律关系非常复杂。我们整个绵竹中心城市,不是一个镇,包括剑南镇,东北镇,西南镇,主要以剑南镇为主。城市的功能基本上被摧毁了,城区房比较难的第一个是法律关系问题,现在很多没有倒塌的危险房子不好拆,就是因为它的法律关系,按照《物权法》的规定,政府把它拆了,首先就要谈补偿问题,可是现在政府还没有能力补偿这些。
还有,整个绵竹城区是否还在地质断裂带,或者还有什么大的地质灾害,究竟是在原址重建,国家的政策,还没出来。
另外,整个四川灾区城市损失,大致有这么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类似于都江堰、什邡、彭州等,就是城市的功能很完备,没有受到摧毁,城市建设不复杂:
第二种类型就是类似于北川这一块,就是他的城区全部被摧毁了,就相当于法律关系很多的自动消失的,比如说房地产,这种产权在哪里?自动消失了,东西都没有了,全部搬出来。复杂的关系也最终简单化了。
第三种类型就是绵竹,绵竹是这次汶川地震当中最特殊的一块,就是清平、天池的一万多人和汉旺城镇的百姓,全部都要生态移民出来,下一步究竟怎么办?如果以后不能回去,在外面来的话,就存在两个问题,他的身份到底怎么办?是继续是农民还是城市居民?如果要当农民的话,土地他就没有,要转为城镇居民,他们怎么就业?人要是没有事干,就会乱想,社会就不稳定,这就是我们的比较大的困难。
China-Designer:农宅重建的解决方式和存在问题是什么?

邓强:农房的重建国家已经出台政策,每一户一万,然后我们四川省配套,全省平均每户两万。这两万是绝对建不起来一套房子的。所以解决资金的问题就出来了。第一,农民自筹资金的条件断了。本来农村的绝大多数积蓄一般用做两件事,第一件是盖房子,第二件是带孩子,现在这个房子全部摧毁之后,他就没有多余的钱来再建房子了。
第二,社会捐助也是非常有限的。捐助的最多是一个点对点的捐助,不可能是一个面上。像绵竹这种情况60%、70%的都需要重建,这么大面积点堆点捐助起不了决定的作用的。
第三,借用途径也断了。人人都一无所有了亲朋好友也借不到钱了。即便有钱也是自己要盖的,不可能再借出来。
第四个金融贷款途径,也不确定。贷款能够达到什么程度,需要一个户型的设计,户型在达到抗震的情况下,成本能够控制在什么情况下。这个明确了,老百姓才知道能根据实际选择这种途径。
再者就是原材料的问题,原材料怎么办?在这么大的灾害面前,原材料,现在姑且不讲它的涨价,就说它的供应,都是很困难的,我们的矿山、路都已经封死了,材料的组织怎么办?由谁去组织?
还有,整个的农房的重建过程当中,农民处于什么位置,属于一个非常主动的位置,还是一个从属的位置?是自己去干。还是由政府的强力推动?政府的统筹绝对不是统管,如果统一管理的话,这个面太大,管不好,下一步更多的要发挥老百姓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这个村庄,明确的交给他。

2008-2020 绵竹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