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线房的豪宅精神
近来在亚洲建筑设计界备受关注的"抛物线房"(Parabola House)是在日本东京的一栋新"豪宅",由日本Atelier Tekuto建筑事务所的创办人山下泰裕(Yasuhiro Yamashita)主持设计。 针对这个项目,建筑师介绍道:"基地位于一个安静的住宅区,四周有良好植被环绕,是一个6米宽、27米长的矩形,又窄又长。我们将基地抬高,高出道路标高3米,这样在晴朗的天气不出家门就能欣赏到富士山美景。 "考虑到业主会在起居室度过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我们把起居室设在顶楼,这样可以得到很棒的观景空间。为了完全有效地利用基地的长度,我们在正立面把屋顶层悬挑出很多,形成了入口处半开敞的灰空间。" 极简的设计风格、呈斜线的半坡屋顶是该建筑的特色,清水混凝土的灰色与周边白色、起伏的环境形成了对比,也给了空间内部一定的节奏感。在室内,延伸中的天花板保持一定斜度,使层高先低后高,给人以"先紧后松"的空间乐趣,也赋予内部空间无限的延伸感,使屋外的美景融进屋内。 因为在设计上具有更多的自由度,私人独栋住宅一直是国外设计师十分乐于设计的项目。"抛物线房"充分体现了设计师的空间理念与想象力,也在架构上作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像是突破建筑中立柱的束缚以及加入更多的悬挑。让人由衷的感叹:极具个性才是"豪宅"的精神所在! 反观中国的豪宅,如同<华尔街日报>驻华记者张彤禾曾经评论,"在中国,所谓的豪宅别墅就是郊区那一堆相对独立的房子,然后每家门前屋后留一块草坪。"确实,从某种角度,你可以说中国没有豪宅,中国绝大多数豪宅没有根据居住主人的生活习惯进行个性定制,主要原因是开发商没有能力承受完全定制的成本。真正要开发豪宅风险太大,目标群绝对数量少,而且没什么共性可研究这就是绕不开的死结,一方面豪宅的需求复杂多变;另一方面开发商只能根据自己对一群人(而非每一个人)的判断进行设计和开发,这样,无论面积多大,总价多高,装修多么豪华,豪宅只能是开发商价值观的体现。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内的业主对于他们想要的豪宅并没有十分成型的想法。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大部分中国的有钱人想要的大别墅,是那种带有奢华外景、配有由高尔夫专业人士设计的高尔夫球场的豪宅,对于风格的要求则是已在国内流行多年的地中海风格为主。美国佛罗里达一家名为SaterCompanies建筑公司的设计师戴维·詹金斯最近开始在中国设计高级公寓,他说:"我们以为他们想要的是更具个性的东方风格的寓所,但是我们错了。" SaterCompanies目前受雇于上海一家大型豪华社区开发企业,已经设计了不少具有地中海风格的别墅。这些房子的造价都超过150万美元,有家庭女佣专用的卧室和厨房,除此以外,还有女佣的"工作厨房",并且这个厨房远离主人的居住区,这是为了避免主人受到做菜所产生的油烟的影响。 詹金斯说,新的开发区建有酒店、高尔夫球场以及能容纳20000人的住宅,一旦建成,将占地10平方英里。但可以预期的是,这些所谓的豪宅充其量不过是对造价昂贵的样板间进行简单的复制而已。 詹金斯说:"由于法律和制度的限制,许多国外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没有涉足中国的建筑市场。但是当它们考虑到2007年中国高档住宅的价格上涨了13.5%时,国外的建筑商们恐怕会觉得,如果国内生意市场不景气,中国就太有吸引力了,简直无法拒绝。"希望在将来国外的开发商涌进中国的同时也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好的设计。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