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超高层,让城市挺起脊梁

2008-1-10 10:1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99| 评论: 0

摘要: 令人瞩目的阿拉伯地区迪拜176米超高层建筑设计最近又被现代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院)以“大漠绿光”的理念收入囊中;乌克兰第一高楼——基辅商业中心200米主体塔楼的设计权也落入上海院设计师的囊 ...

令人瞩目的阿拉伯地区迪拜176米超高层建筑设计最近又被现代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院)以“大漠绿光”的理念收入囊中;乌克兰第一高楼——基辅商业中心200米主体塔楼的设计权也落入上海院设计师的囊中……在上海院的推动下,中国目前超高层的建筑设计市场正发生着令人瞩目的变化……

93.6米高的上海宾馆、174米的金融中心、180米的中信泰富广场、201米的上海信息大楼、217米的上海新世界中心、249.7米的厦门邮电大厦;271米的温州世贸中心、420米的上海金茂大厦、100米的菲律宾达沃地标性建筑、200米的乌克兰基辅商业中心主体塔楼……这些超高层建筑都是现代集团麾下的、拥有近半个世纪辉煌历史的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丰硕设计成果。

从93.6米到420米,20年,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始终以先进的创新精神,丰厚的文化积淀和骄人业绩,引领着我国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发展与创新。上海院现已累计完成几十项超高层项目,获国家、建设部等各类奖项60余项。在超高层设计领域挑战与纷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挺起了当代中国建筑设计领域的脊梁。突破,赢得民族自尊1979年,上海院以上海宾馆为突破口,发力突破50年来一成不变的由匈牙利籍著名设计师邬达克设计、建筑高度83.6米的国际饭店。这个有“远东第一高楼”之称的国际饭店,最终被上海院设计的上海宾馆超过,一举突破半世纪以来不曾被人动摇过的纪录;颠覆了当年陪同尼克松访华的专栏作家赖斯顿的“上海除了殖民时代的华丽建筑,再也没有留下别的印象”的令国人难堪的评论。

实践,比肩世界国际设计品牌

为了尽快缩短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针对技术开发和积累相对薄弱的现状,上海院在超高层设计体制和机制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实践——

1993年,上海院作为顾问单位与国际超高层设计之父——美国SOM公司合作设计了420米的上海金茂大厦。开启国内首个建筑设计单位涉猎250米以上的超高层项目。“由于国内设计单位在这种超高层的设计中经验和技术积累相对不足,同境外知名设计公司合作并学习其先进技术成为最佳的选择。”曾参与金茂大厦设计的上海院资深总建筑师张行健说,“在金茂大厦设计过程中,我们组建了各专业总师领衔的专家团队,通过与美方设计师的不断交流和赴美国芝加哥学习,不仅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技术实力,积累了一些超高层的设计经验,同时也逐渐培养出了自己的超高层设计团队”。设计角色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从早期的提供参考意见逐步向后期设计深入。1996年,上海院再次与美国SOM公司合作设计249.7米高的厦门邮电大厦时,上海院就开始承担全部的施工图设计。2002年,上海院一举拿下浙江省第一高楼、271米的温州世贸中心项目,并承担全部的方案、扩初、施工图设计。上海金茂大厦、厦门邮电大厦、温州世贸中心项目的成功的尝试,使上海院培育了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新产业——超高层设计领域。同时对超高层设计技术的不断积累、创新,形成以超高层建筑设计为特色的专业化设计体系。现在,上海院逐步确立了其在国内超高层建筑设计领域的“领头羊”地位。

据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的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超过30层、高度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共有734幢。上海院参与了其中大部分知名超高层的设计,如金茂大厦(420米)、中银大厦(226米)、上海信息大楼(201米)、外滩金融中心(174米)、明天广场(223米)、中信泰富广场(180米)、上海新世界中心(217米)、长峰商城(239米)等,这些风格迥异的超高层建筑在充分考虑区域经济、文化背景的同时,在工程技术设计、建筑形象等方面体现了内外的统一、现代与传统的结合、西方技术与东方艺术的交融,成为区域、上海市乃至中国的地标性建筑。

近年来,上海院的超高层建筑设计开始不断走出国门,100米高的菲律宾和平大厦项目,建成后也将成为菲律宾达沃最重要的地标性建筑;200米高的乌克兰基辅商业中心主体塔楼,建成后也将成为乌克兰目前为止第一高楼。至此,上海院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上已具备比肩国际设计的水平。

创新,力克超高层设计难点

雄伟壮观的超高层建筑,安全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反映在设计上就是结构和消防。

如果把建筑比喻为人体,结构就是他的骨骼。超高层建筑高耸挺拔,但对结构设计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首先结构体系的选择就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超高层建筑特点,主要是考虑水平力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因此地震作用等是决定我们选择结构体系的关键。目前针对复杂超高层建筑结构,如何做到安全、经济、舒适,正逐步开始采用基于性能的设计思想,根据结构的复杂程度和不规则性,确定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合理性能目标,针对确定的性能目标,采用弹性、弹塑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对结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加强措施,人为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顺序和程度,达到合理的结构抗震设计。”中国钢结构协会委员、上海院总工程师李亚明说,在结构抗震方面,上海院有多名全国知名抗震设计专家,参与全国各地抗震设计审查,并参与编制相应规范。超高层建筑由于其使用功能的多样化,有商场、办公、酒店等,除考虑抗震因素外,还必须满足建筑多功能使用要求,综合地域特性、经济性、技术先进性等合理组合,将各种材料各种结构体系综合运用和集成。李总举例说,上海中银大厦高226米,造型美观漂亮,体形变化大,由下部的正方形平面转换成上部的梳子形平面,倾角60度,在设计中,充分利用中央钢筋混凝土筒体强大的刚度和稳定性好的特点,转换层设计摒弃传统的巨形桁架承托,采用与建筑设计最为贴切、受力流畅的斜柱框架结构。“随着现在超高层建筑高度的不断刷新,建筑的形体、功能等都在逐步脱离传统结构的基本布置要求,如何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将多种结构形式最佳集成,将是衡量超高层结构设计好坏的依据之一,也是未来超高层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我们上海院在这方面做过比较多的尝试。”李亚明总工程师介绍说。

超高层设计的另一难点就是消防设计。我国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100米以上超高层必须设置消防电梯、疏散楼梯及避难层,避难层一般与大楼分中心机房共用。上海院总建筑师张行健介绍说,“金茂大厦由于高达88层,在不可能设置直达消防电梯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消防人员在最短时间内由底层到达最高层,成为金茂大厦消防设计的一个难点,在专业电梯顾问公司的参与下,经过精心计算、设计,我们在51、52层实现消防电梯与疏散电梯的转换,做到在90秒内消防人员能从底层到达88层”。

作为上海的顶级豪宅,坐落在浦东陆家嘴的世茂滨江花园,为国内少有的超高层住宅小区,住宅楼为49至55层超高层板式建筑,主体高度149米到167米不等。在设计时,由于超高层住宅无相应的消防设计法规,因此上海院在设计中与消防局多次讨论,并参考国外的相关做法,形成一套较为独特的消防系统。每一单元设一部消防电梯,两部剪刀楼梯及三个消防前室,其中一个合用前室,另两个兼作住户工作阳台,可由此逃生至楼梯间。大楼内公共面积及住宅内部均采取火灾全保护措施,除5平方米以下厕所外一律设消防报警,以便及早发现火情。

责任,让国人自主设计的超高层更多涌现

近20年来,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在全国得到快速发展,对带动周边商业价值的实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国家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将进入新一轮建设高潮。一些新规范、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也将对超高层建筑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挑战。随着如上海院等国内大型设计单位在超高层领域技术的进一步拓展创新,由国人自主创新设计的超高层将更多地矗立在世界各地。(编辑 孟兆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