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冯玉祥旧居背后城市人文困境

2007-1-19 14:1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31| 评论: 0

摘要: 12日,有关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武汉旧居开拆的消息见诸报端,引起社会的关注。本刊以“专业创造价值”为宗旨,其中“价值”二字既指经济范畴的价值,更指社会范畴的价值。关注城市人文,推动城市价值的和谐发展 ...
12日,有关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武汉旧居开拆的消息见诸报端,引起社会的关注。本刊以“专业创造价值”为宗旨,其中“价值”二字既指经济范畴的价值,更指社会范畴的价值。关注城市人文,推动城市价值的和谐发展,当为本刊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为此,本期建筑空间栏目特别为读者就冯玉祥旧居开拆前后的经过、其中原委及最新进展作深度报道与细致解读。

“冯玉祥旧居开拆”事件回放

作为热心保护武汉老建筑的一位普通市民,“武汉通”刘谦定的名字近年来渐渐被世人所知晓。上周三,50多岁的刘谦定和两位朋友游览了蛇山抱冰堂,余兴未了,便携友人前往武昌千家街8号。他知道,在这里,有一处不为世人所知的所在,也是他多年来十分关注的一处老房子。这栋房子坐北朝南,青砖红瓦,两层砖木结构,勒脚与腰线都是花岗岩砌筑,前厅设计有走马廊、拱券,呈现一种简约的罗马风。这是武汉地区典型的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建筑硬件特点。更为重要的是,根据他的多方考证,这栋建筑正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冯玉祥1937年至1938年间在武汉的居所。

然而,几个朋友来到这栋房子附近,却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几个工人正在拆除这栋老建筑,拆下来的狭长而带有弧形剖面的英式红瓦堆在前厅,屋顶只剩下木制的屋架,门窗早已拆卸一空,靠近二楼的墙壁已经严重破损。刘谦定急忙上前交涉,却遭到肢体阻挡,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发生激烈冲突,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刘谦定突然想起,市领导曾特别向他打过招呼,如果在保护优秀建筑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直接拨打其办公热线,于是赶忙使出这把从未开锋的“尚方宝剑”。一个钟头以后,市、区九个局的相关人员赶到,立即勒令施工方停工,事情暂且告一段落。

记者上周六走访现场,微雨中,老建筑默然伫立,空空的屋顶,墙根堆积着拆下来的红瓦。虽然破损严重,但房子的整体结构依然保存得比较完整,花岗岩的勒脚、腰线以及拱券的造型让人依稀能够读出当年的那分气度。

“武汉通”的老房子情结

本周一,记者采访了“武汉通”刘谦定。刘谦定身上满是老武汉那种耿直的味道。在他看来,冯玉祥旧居至今尚不为人知,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发现如此大体量的名人旧居也可以看作是极大的收获,我们应当进行探讨、反思,举一反三,重新摸清家底,来推动日后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

他特别联系前不久曾见诸媒体的熊秉坤旧居被拆事件,认为相隔不过几个月连续发生两起名人旧居被拆,是不和谐的声音,这些历史宝贝应该融入当代人的生活加以传承。

刘谦定特别向记者讲述了冯玉祥旧居背后的故事。据他考证,该楼建于1926年,是基督教英国循道会福音堂的教牧人员住宅楼,部分曾作为协和神学校。该教派崇尚简朴的作风,在建筑上也表现了出来,如没有过多细部的雕琢,即使废弃多年,仍然从建筑立面中看得出其风格的简洁、挺拔、隽永。

冯玉祥是著名的“基督将军”,笃信基督教,又正属于卫斯理宗循道会,因此当他于1937年11月来到武汉时,不啻成为该教派的一面旗帜,因此教会把最好的这栋房子安排给冯玉祥作为居所。据《武汉市志》等史料记载,同时期住在楼里的还有辛亥革命元老李烈钧、文化名人老舍、吴组缃等。刘谦定还透露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当时的文化名人老舍、吴组缃、楼适夷等也是该教派的教友,因此与冯玉祥交往很深,并在此团结抗战,办了《抗到底》等抗战杂志,并印刷《论持久战》等单行本,周恩来、邓颖超等曾在此会见冯玉祥。

刘谦定认为,当时以冯玉祥旧居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抗战的精神堡垒,这本身就是抗战的纪念,代表了一种声音和一种文化,其在抗战的烽火中前后维持近一年,非常具有独特的价值。

两难的开发商

据记者了解,冯玉祥旧居所属的千家街地块即P(2006)045号地块,总用地面积为8200平方米,是于去年12月12日,由武汉惠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5050万元竞得,楼面价为2281元/平米,可建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该地块属于“四限”地块,即“限房价、限房型、限工期、限对象”。

记者电话采访了惠宇房地产公司的有关现场负责人徐先生。据他介绍,按约定,该项目建成后价格上限为4300元/平方米,60%%的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建设工期为15个月,购买对象为政府指定的重点项目拆迁人。

由于该建筑已经于2000年前后废弃,徐姓负责人表示,开发商对该建筑的历史并不了解,原先计划在春节前将土地平整,在该旧居上建设绿化、会所等配套设施,这也是合理合法的工程。发生该事件后,公司内部也进行了会议讨论,决定一致响应市、区各级领导的号召,立刻停止拆除工作,等候专家论证的结果出台。

该负责人感谢本报的关注,并表示,革命旧址、名人故居的保护对教育下一代很有意义,他自己也关注过武汉一些小区的做法,如蓝湾俊园对地块原有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就很有意义。

后面发生的事情,多少令我们感到有些欣慰。

12日一早,刘谦定被邀请去武昌区房地局,就该旧居典故考证进行了讲述,并从1933年一份武昌地图中得到了印证,查到了该建筑的历史档案资料。之前由于抗战结束后,1946年普查登记,被后人误以为是1946年以后的建筑。

12日下午,市领导召开专门会议,听取了相关部门的口头汇报。

15日下午,市领导听取正式书面汇报,并初步形成文件,近日将请专家学者进行论证,来决定这栋房子拆还是留的命运。

从表面看,此次事件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一种困境,其实更深层的是城市人文的困境。如何处理在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新与旧的关系,旧有的历史文脉该以何种方式加以传承,这的确需要大智慧,更需要细致的工作,以及制度性的保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