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上海老建筑背后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静穆的城市意象背后”画展在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举行,集中展示了画家洪健在近年来创作的一批以上海老建筑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在洪健看来,上海的近代建筑历经百年上下的世事变迁,这些留存至今的城市记忆,不是一种简单的标本,它们与当下文化、生活依然融为一体,依然充满活力。不管经历多少漫长岁月,再老的建筑依旧是一种“活体”,它既有历史的遗痕和神髓,又始终无法割裂与当下的粘连。 上海没有太浓重的历史,能看到的那段都体现在开埠170年以来,坐落于各处的旧建筑上。上海最经典的马路,总是混合着道旁的别墅和粗壮的“法国梧桐树”。洋房、石库门,是那些追寻旧上海缩影、渴望亲近那段历史的人们的不二选择。
李鸿章的丁香花园、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爱庐”、荣德生私宅、席家花园……它们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历史和若干故事。闹中取静的地理位置、历史的沉积、限量的数目以及不可再造性都让人们对老洋房的热度有增无减。 抛开名人效应,许多看似平淡的老建筑背后,往往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西郊宾馆4号楼,一直掩藏在西郊宾馆浓密的绿荫之中,它的身上总是环绕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更有“怪屋”之称,是座把小桥流水“引进”玻璃客厅的花园洋房;巨鹿路675号,曾经是上海滩“煤炭大王”、“火柴大王”和“水泥大王”刘鸿生的弟弟刘吉生送给他爱妻的礼物,宅前庭院的中轴线上置一座由汉白玉制成的普绪赫雕像喷泉,成为整个庭园的灵魂,这是邬达克特意从意大利定购送给刘家的。在邬达克的心中,一个中国式的爱情故事与希腊神话中的最美妙动听的普绪赫故事一样迷人。 上海的老建筑,成就一大批拥有“上海梦”的人。国际饭店,那曾经持续了半个世纪的“上海的高度”;大光明,那个时代里被世界关注的“远东第一电影院”;武康大楼,传说中的“诺曼底公寓”……邬达克老建筑中折射出的老上海让人在今天依然津津乐道。洪健笔下的老建筑,从隐现的屋顶、斑驳的墙面、锈蚀的门窗以及黄昏时摇曳的光影、深夜里明灭的灯火,都凸显了这个城市的历史肌理与质感,社会变化所造就的新事物总是给予老建筑一种新的生命延续。 明年,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就将建成,它将成为浦江两岸最新的“第一楼”。另一方面,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上海老建筑已经有632多处(一处内为单幢或一处内含多幢)被列入“上海优秀历史建筑”。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和632处优秀历史建筑,两个巧合的数字,见证着上海城市发展的百年风雨和历史变迁。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