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苏运升:农房建设应改变传统模式

2013-8-30 14:3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03| 评论: 0

简介:截至4月23日中午12时,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下称芦山地震)已造成四川省农村住房倒塌7.24万余间、严重受损29.56万余间;城镇住房倒塌6.71万余间、严重受损7.18万余间。痛定思痛,面对地震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 ...

截至4月23日中午12时,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下称芦山地震)已造成四川省农村住房倒塌7.24万余间、严重受损29.56万余间;城镇住房倒塌6.71万余间、严重受损7.18万余间。痛定思痛,面对地震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济大学规划专家苏运升说,灾区农房建设应改变传统模式。

2008年,苏运升参加了四川成都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一个月内建成了都江堰薄壁轻钢低碳样板房。时隔5年,芦山地震发生,他的团队将联合同济大学、中国建材集团的相关团队在灾区援建集成房屋。

苏运升认为,农村住房多采用钢筋加圈梁的建筑模式,具有整体抗震性低、不够轻等缺点,而木质结构的住房则不防火、不坚固。

在苏运升看来,房子越轻越好。房屋一旦震动,就会产生与质量成正比的内力。房子越轻,内力越小。在日本地震中保存下来的房屋有以下共性:轻质、高刚度、整体性好、坚固防火。

据悉,苏运升团队在都江堰的样板房采用的是轻钢结构,骨架是1000~2000根直径不等的钢管,无论是平坝还是山区,只要场地平整就可以搭建,能够抵抗基本烈度为9度的地震。

根据有关规定,城镇建房需要一系列审批手续,但农村住房建设未被列入执行范围,目前仍然处于监管空白。苏运升认为,应建立住房建造者和居住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没有农民自建房的审批规范,没有轻型建筑技术标准,板房过渡成为必然。五年后这次能不能不是板房,为农民提供安全可靠、有尊严的自建技术选项,在过冬前实现永久性协力重建?”芦山地震发生后,苏运升在微博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四川省统计局2010年公布的《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综合调查报告》显示,仅在都江堰,农房重建就有10种模式,包括“用指标换住房”的向峨模式、“依山靠水原址自建”的蒲阳花溪模式、“院落统规自建”的翠月湖清江村模式、“新型社区”石桥模式和“大地变小地”的泰安B模式等。

在汶川地震重建时,苏运升就曾表示,大面积重建应该借助体系化和标准化引导。然而,受经济条件和操作复杂等因素的制约,上述设想未能实现。政府项目以委托国有大型设计院为主,但资金来源和建设渠道的多元化,为建筑师的参与实践提供了多种机遇和可能,部分活跃的建筑师已以志愿者身份开展行动。

“这些探索多样化重建方式的尝试,为灾民自建家园提供了合理样本和有效帮助。”苏运升说。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