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的新引擎
探索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但同时,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需要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规模采用低碳能源和技术。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路子。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在全球气候日益恶化的形势下,我国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项战略选择,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走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低碳发展道路 我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未来相当长时期温室气体排放量仍会继续增长。发展是第一要务和目的,低碳是实现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标志。因此,我国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更应该强调发展过程和途径,通过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减缓由于经济快速增长新增能源需求所引起的碳排放增长,以相对较低的碳排放水平,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二)坚定不移地贯彻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的策略 尽管中国的节能减排取得一些成效,但整体上效率不高,在节能减排特别是能源效率改进方面有很大空间,仍有很多潜力需要挖掘。能源效率的改进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使老百姓消费品价格和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包括温室气体在内的污染物的减排。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既是对现有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是为应对单一能源结构带来的安全隐患。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 二、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难点 虽然发展低碳经济能够缓解我国面临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和保护资源环境,实现气候变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但目前发展低碳经济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经济加速发展中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与能源效率低的矛盾突出 从能源的绝对拥有量看,我国是石化能源短缺的国家,虽然煤炭、石油的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其中,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而我国以煤炭为核心的能源需求结构,石油对外依存度的现状,决定了高碳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 1978~2000年,中国能源消费平均增长率(3.82%)不到GDP平均增长率(9.52%)的一半。而自2001年后,中国能源消费需求大幅度增加,2003~2005年,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更是超过了GDP增速,平均增速达到13.9%,经济增长表现为以较高的资源消耗为代价。 (二)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重型化的趋势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2008年与2005年相比,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没有上升,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却由47.7%上升到48.6%。从工业内部结构看,高技术产业的比重还下降了2.1个百分点,高耗能工业的增速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虽然加大技术进步和强化管理使得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但实现的成果却被工业结构重型化抵消。近年来,更多地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各省市纷纷将发展能源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的重化工业作为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并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无序发展和重复建设的苗头,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构成巨大的挑战。 (三)低碳经济整体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与巨额研发资金投入需要之间存在矛盾 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以风电为例,风电多分布在偏远且网架相对薄弱地区,用电市场容量有限,调节手段和能力不足,在电量集中送出时,线路、变压器等电网设施经常出现过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供电可靠性,加之一些运行管理水平较低的风电和小水电并入电网,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威胁。技术改造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的高额投入,据测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对尚属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而言压力巨大 (四)碳金融体系还不健全 一是碳金融工具贫乏。发达国家围绕碳减排权,已经形成了碳交易货币,及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而目前国内参与碳交易的市场投资主体还不明确,国内金融机构对碳交易还比较陌生。二是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全。CDM机制项下的碳减排额是一种虚拟商品,其交易规则十分严格,开发程序也比较复杂,销售合同涉及境外客户,合同期限很长,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此类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我国本土的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开发或者消化大量的项目。另外,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三是缺乏统一的项目、行业环保指标标准。 (五)缺乏长期的、战略性的、持续的可再生能源商业化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 由于可再生能源一次性投入较大,虽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但直接经济效益不高,现在还不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能力。从国外的经验看,凡可再生能源发展快的国家,都制定了强有力的激励政策。我国虽然在有关法律和法规中规定了支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原则内容,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有效的政策规定,加之我国投资体制的限制,操作和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制定具体有效的税收优惠、财政补助和低息贷款等技术经济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开发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对产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