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价格调整热线开通 普遍反映“涨幅过大”
在10月17日下午召开的青岛市民居民采暖集中供热价格听证会上,市内四区供热价格拟调至36元/平方米。听证会结束后,市物价局公布了两个热线电话,公开征集市民对本次供热价格调整的意见和建议。记者从市物价局了解到,热线开通首日工作人员接到了150多个电话,“涨幅过大”成为市民反映集中的焦点问题,30元/平方米成为多数市民可以接受的最高调整价格。 首日接到150余电话 18日下午,记者赶到市物价局办公室的时候,负责接听热线的工作人员正在接听一位市民的电话,并详细地对市民反映的意见进行汇总记录。“截至今天下午5点,我们共接听了大约150多个热线电话”,市物价局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从上午8时半开始,就陆续有市民拨打热线电话,发表看法。对于市民在电话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工作人员一一记录在纸上,对合理的建议进行统一的汇总整理后,再会同市市政公用局等部门综合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最后报市政府决策。 建议集中在四个方面 “从热线反映的情况看,30元/平方米的供热价格是多数市民可以接受的上限”,市物价局工作人员说,对于本次供热企业的提价申请,多数拨打热线的市民表示可以理解,但突然从26.4元一下子涨到36元,几乎所有拨打热线的市民都表示这么大的涨幅让他们吃不消。“一年以来各类生活用品的价格都在涨价,普通职工家庭的支出越来越高,每平方米30块钱的供热价格是我能接受的上限”,一位市民在电话中说,他希望政府部门和供热企业考虑到物价上涨对中低收入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把本次供热价格的调整价格控制在30元以内。记者采访了解到,这150多位市民的建议主要包括涨幅不可太大、逐步有序提价、缩短供热期、扩大供热补贴覆盖的范围等四个方面,而这几方面在17日举行的听证会上已经讨论过。 电话占线可发送邮件 市物价局工作人员说,从上午上班一直到下午5时30分,电话多数时间处于接听状态,“明后两天将继续开通市民热线,市民要是有好的建议,也可以通过邮件的方式提交。”市物价局工作人员说,由于热线电话可能会处于忙碌状态,市民可以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发送到电子邮箱,市物价局将安排专人对此进行整理。 -为您算账 热价要涨,哪种取暖更划算 供热价格涨价几乎已成定局,今冬居民集中供暖可能要多花不少钱,怎么才能尽量节省开支呢?10月18日,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市民已开始在集中供暖、生炉子、燃气壁挂炉、空调等取暖方式中比较,看哪一种取暖方式更经济。 >>>集中供暖 普通家庭负担不轻 以一户使用面积100平方米的房屋来计算,按26.4元/平方米的价格来计算,需交纳2640元;即使按每平方米32元的价格计算,需要多支出560元;一旦涨到36元,就要多支出960元,近千元的支出对普通市民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如果再算上因充水家中留人要请假;温度不达标,要联系供热服务人员来测温,种种麻烦,使用集中供热不再是一件享受温暖的事,反而成了一种负担。”青岛盈鑫工贸有限公司的刘丕玺先生认为,如果热价涨到30元以上,会考虑不再使用集中供暖。 >>>燃气壁挂锅炉 自己控制花费还环保 家住汝阳路2号乙的王女士两年前因为没及时交纳供热配套费,没能实现集中供暖,她选择了燃气壁挂锅炉供热。“这次选择无疑是正确的,我家房子使用面积40平方米,当时花了13000元装了燃气壁挂锅炉和配套暖气片”,王女士说,由于工作忙,孩子又住校,每天开锅炉的时间大概是从下午6时30分到9时30分,3个小时用了0.6方天然气,烧水洗澡时用气量会大一些,现在青岛天然气每方是2.4元,上个冬季我们家用了500多元的燃气费,“壁挂炉还有个好处,就是除了供热,洗澡、做饭用的热水一下子都解决了。” 家住金海广场三号楼的曲女士房屋是136平方米,去年花了15700元安装了全套德国产的壁挂式锅炉后,一冬取暖、热水供应,花了1700元,比集中供暖省了一半多的钱。 >>>空调 花费低于集中供暖 供热价格的上涨让正处淡季的空调销售热起来。18日下午,记者来到台东苏宁电器,海信空调专柜的服务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空调制暖比制冷耗电量是大一些,像18平方米的房子装上一台1.5P的空调,室温特别低的情况下,每小时用电量是1.5度,室温稳定后,这种变频空调就会自动调节,用电量也会减小。“电费目前是每度0.54元,双职工家庭,空调开的时间少,一个月也就多花一二百元钱,一冬也不过七八百元。” 家住大尧三路13号的袁小姐,房子是一室一厅的,房间小,保温性好,“我们俩年轻,抗寒能力强一些,安在客厅里的空调也就在下雪或特别冷的时候开一下,一冬也就花了四五百元,我想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开,方便。” 不过,煤价的上涨也导致供电成本增大,记者获悉,青岛市正在推进居民峰谷电价,用电高峰时电价上涨,这可能会对用电取暖带来冲击。 >>>生炉子 省钱不省事盼供暖 担心入冬后煤价上涨,家住武定路3号二单元的王大妈早在八月份就买好了煤。“当时100斤煤是37元,我就买了1000斤存在走廊里。”王大妈今年70多岁了,自己没有退休金,每月就靠儿子给的一二百元钱过日子,买了煤也不敢多烧,只在晚上烧得旺一些,一冬要用上2000斤煤,700多元。“煤价涨了,下次再买就要多花钱了。” 生炉子取暖效果也不错,还能在炉子上做饭、烧水,但像王大妈这样的老年人还是盼着能用上集中供暖,“买煤搬煤都很费事,有时还担心煤气中毒,烧完的煤渣弄得屋里也不干净。” 调价在即,三问岛城供热 “济南才26块多,青岛为啥一下子高出近10块钱?”随着青岛市供热价格拟调整到36元/平方米的消息传出,不少岛城市民对此提出了种种疑问。10月18日,记者采访了济南和青岛两地的供热部门,他们就记者的提问进行了解答。 -一问 济青供热为何“差十块” 两地计算面积方式不一样。 17日召开的听证会宣布,青岛拟按36元/平方米的价格收费,而济南则是26.7元/平方米,这是怎么回事?记者从济南市供热办了解到,济南市目前按照套内面积来收取暖费,所谓套内面积即建筑面积去掉公摊面积部分,包括套内使用面积+阳台面积+墙体面积,收费标准为套内面积每平方米26.7元,如果将套内面积换算成使用面积,济南的采暖收费价格为35.6元,几乎接近青岛现在拟调整的36元,再结合济南的供热时间为120天,青岛仍为140天,这样算来青岛并不比济南的供热价格高。 -二问 能否缩短供热时间 济南为供暖开辟“绿色通道”。 青岛市今年采暖时间仍然为140天,之前虽然就能否缩短供热时间专门召开过听证会,但由于目前青岛市各供热企业都执行《青岛市城市供热条例》的供热时间规定,所以在条例修改之前,时间未能做改变。而济南市政府根据市民建议,提出缩短供热时间,济南市人大原则同意,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将济南采暖期由140天缩短为120天。 对此,青岛市政协委员成鸿章认为,青岛市的供热时间没有必要这么长,因为青岛是沿海城市,冬暖夏凉,完全可以根据气温变化改变供热起止日期和采暖时间,比如今年气温降低的比较慢,就可以推迟供热时间。 -三问 阳台阁楼到底咋计算 两地计算方式基本相同。 记者从济南市供热办了解到,对于济南市民意见最大的阳台收费问题,济南市今年进行了规范:封闭式阳台安装供热设施的按照全额面积计算收取供热费;封闭式阳台未安装供热设施的按照50%收取费用;未封闭的阳台不收费。阁楼已经安装供暖设施的则全额收费,未安装供热设施的则不收取暖费,这一点跟青岛的标准基本相同,济南市今年的阳台取暖费用暂时不收取。 采访时,青岛市政协委员成鸿章认为,虽然两市阳台阁楼的取暖计费方式基本相同,但目前两市都收取了厨房的取暖费,这一部分都应该去掉。 -帮您打听 如果想停热还能办理吗 热价拟调整至36元/平方米的消息,让不少市民有了停热的打算,可根据青岛市供热条例规定,停热的最晚期限是10月10日,现在还能办理吗?记者10月18日采访了市供热办,对方表示可以特事特办,而供热企业均称不再办理停热。“供热价格涨得太高,一个冬季光取暖就要花上2000多元,我一个月的退休金都不够,太贵了”,刚交过12755多元供热配套费的四机宿舍社区11号楼居民王大爷开始犯愁了,盼了多年的暖气终于要通过家里了,可暖气费又涨这么多,有些承担不起,他开始考虑是否要办理停热。 不少打算停暖的用户都想到了一个问题,办理停热申请要在10月10日之前,现在已快到了10月下旬,还能不能办理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咨询了市供热办工作人员,据其介绍,他们也接到了不少市民关于这一问题的咨询,最后考虑市民的意愿,决定特殊时间特殊办理,让各个供热企业给有条件停热的用户办理,不再受10月10日这个期限的限制。 而青岛热电集团、开源集团、浮新热力等供热企业,答复很一致:不再办理!“根据《青岛市城市供热条例》规定,居民用户停热或恢复用热,需要每年的4月15日至10月10日期间,向供热单位提出申请并办理手续,现在已过了期限!”他们均表示未收到市供热办的通知,不会也不敢违反供热条例去做。 听到这样的答复,市民宋先生说,“规定10月10日是最后期限,可供热价格调整听证会到10月17日才召开,热价什么时候定还不确定,如果涨个块儿八毛的,我们也不在乎,可要是一下子涨这么多,谁能吃得消!” -相关链接 郑州要提价质疑声一片 日前,郑州市物价部门传出消息:该市供暖企业正在酝酿涨价,为此20日召开听证会对其调价方案进行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供暖企业转眼陷入争议的漩涡。 郑州市物价局披露的内容显示,此番郑州市供暖企业调价共提出高、中、低三套方案,即在目前0.165元/㎡/日收费标准的基础上申请提高8分、5.5分、3分,供听证代表讨论。按照一套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房子计算,提价后该用户取暖费用每月将增加90元到240元。 消费者代表卢法舜表示,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此前联合下发的有关文件,各地根据煤炭价格上涨情况,可适当调整供热价格。该文件同时明确指出,对于供热企业的成本增支应按照政府财政、企业和用户共同负担的原则。“但是直到现在,我们只看到企业的涨价方案,财政补贴以及对于低收入家庭的照顾政策迟迟未见出台,老百姓当然有意见。” 还有不少听证代表要求查暖气成本账,但郑州市热力公司和郑州市物价局互相推诿,听证代表的要求屡被拒绝。当地一家咨询公司调查结果显示,58.24%的用户对供暖状况不满,12.35%的用户表示供暖状况一般,29.41%的用户表示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