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举行供热价格听证会 取暖费拟上调0.9元
核心提示:10月8日,呼和浩特市居民供暖价格调整听证会在首府举行。由于今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供热成本增加,呼和浩特市公用事业管理局提出申请,将居民供热价格由每月每平方米2.95元调整至每月每平方米3.85元。 煤炭涨价导致供热成本增加
为此,呼和浩特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向呼和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申请,结合呼和浩特市煤炭价格上涨的实际情况,要求提高呼和浩特市供热价格收费标准,调整幅度为居民供热价格上涨30%,由原来的每月每平方米2.95元,调整到每月每平方米3.85元。 据了解,2008年,呼和浩特市总供热面积达5438万平方米。3家大型供热企业,供热面积达到2700万平方米。其中,呼和浩特市城发供热公司供热面积为1400万平方米,呼和浩特富泰热力股份有限公司供热面积为850万平方米,呼和浩特科林城发热力有限公司供热面积为450万平方米。其余分散供热锅炉房供热面积为2238万平方米。 供热企业亏损经营 记者了解到,呼和浩特市城调队于近日对呼和浩特市3大供热企业的供热成本进行了调查审核,得出结论:2008年,呼和浩特市供热企业的单位平均成本为每月每平方米4.96元。 对此,呼和浩特科林城发热力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说:“根据测算,预计2008年供热期,我们公司供热成本将达到每月每平方米5.83元。作为呼和浩特市的集中供热企业,公司是完全依靠商业贷款市场化运作的供热企业,2006年进入还贷高峰期,贷款利率的提高使得财务费用压力巨大。因为供热经营亏损,加上欠费严重,无法对现有供热设备进行更好的维护和更新,影响了供热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据了解,呼和浩特富泰热力股份有限公司与呼和浩特城发供热公司同样面临着供热成本增高而亏损巨大的问题。来自呼和浩特富泰热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听证代表张长生说:“预计2008年公司供热总成本将达到23816万元,单位成本将达到每月每平方米4.85元。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供热成本增加,在目前的供热价格水平下,企业亏损严重,生产经营资金严重不足,今冬正常的供热生产经营将很难得到保障,居民的正常用热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除了这3大集中供热企业外,区域分散供热锅炉房的供热亏损也因供热成本升高而逐年加剧,直接导致居民供热质量下降。 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 在听证会上,新城区老缸房社区的市民代表盛玉娥说:“这几天,我走访了社区的30户居民,对供热价格上涨情况进行了解。其中28户居民表示不满意,2户居民表示无所谓。其中不少人提到,供热价格由每月每平方米2.95元上涨到每月每平方米3.85元,对于弱势群体来说,负担很重。希望政府能够加大补贴力度,或者实行采暖费分期交付的办法,供热前交50%,供热后再交50%。” 来自玉泉区的市民代表王海关表示,原则上同意供热价格的调整,但是希望政府部门多考虑弱势群体的承受能力,煤炭价格上涨,应该大部分由政府来承担,而不是分摊到用户身上。他说:“在旧城区改造的过程中,我们从平房搬进楼房,但是如果采暖费用太高,很多弱势群体无法支付这笔费用,不得不采取个人烧炉子的方式来取暖,这对城市环境又会造成污染。” 应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王宏认为:“供热价格上调是必然的,我支持上调0.9元。今年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城建委在9月末对全市的供热准备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今年的供热形势非常严峻,可以说是历年来最为严峻的一年。受原材料、煤炭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供热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还有就是二次管网改造问题,目前呼和浩特市大部分二次管网已经使用了20多年,有的甚至已经达到30年,但是却没有改造过。如果这部分供热管网不进行改造,烧再多的煤都不会热。今年呼和浩特市很多小型供热企业因为难以承受不断上涨的供热成本而放弃供热,这部分被放弃的供热用户成为政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虽然政府通过出台政策让大型供热企业接收了一部分,但是还有一部分供热用户没有着落,这些问题还有待解决,其实这是供热价格偏低直接导致的问题。 因此,供热价格上调是必然的,居民、政府、供热企业都应该相互理解,其中最直接的问题是上调多少合适。现在给大家算一笔账:按上涨0.9元来算,一套60平方米的楼房,每个供暖季要多增加取暖费300多元,这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负担。” 王宏说,据了解,北京市的取暖费为每年每平方米24元,2007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27000元左右。目前呼和浩特市的取暖费是每月每平方米2.95元,按年计算为每年每平方米17元左右,若按每月每平方米上调0.9元计算,那么每年每平方米就上涨到23元左右。今年呼和浩特市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能否达到2万元还不确定,而目前呼和浩特市的取暖费已经与北京差不多。这样算下来,上涨的这部分费用居民如何承担?0.9元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可以接受,另外一些人却无法承担。因此,政府应该拿出相应的政策来补贴承担不起的居民,加大对供热企业补贴力度。供热是公益事业,政府不应该把这部分费用完全转嫁到企业与居民头上。同时,政府应该制定相应措施,保证供热质量。如果供热质量不能保障,即便是上涨1分钱,居民也不会交。 政协委员仝晓华认为,首先这次价格调整是有依据的,也充分考虑了呼和浩特市市民的承受能力,我个人认为,这部分费用应该由企业、财政、个人分担。对于居民、企业提出的具体问题,政府应该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保障各方面的利益。另外,国家在对低保户进行补贴时,对于处于低保户边缘的家庭也应该相应给予补贴措施。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呼和浩特市的一些市民,对于此次供热价格上涨的幅度,大部分市民表示难以接受。家住新城区百灵小区的赵嫦娥告诉记者:“现在物价上涨这么严重,供热费用的上涨无疑加重了工薪阶层的经济负担。我家的房子是100平方米,如果按照每月每平方米3.85元来收取的话,每年就要多交540元的取暖费,这对于我们这个家庭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赵嫦娥表示,政府每年都会为低保家庭发放取暖费补贴,供热价格上涨后,无法达到申请低保条件,但是收入又偏低的这部分家庭的经济负担无疑会加重。 要考虑煤炭价格下降趋势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于光军说:“2008年提供的成本是按照煤炭的预计价格计算,我了解到,9月底至10月初,全国市场的煤炭价格出现下降趋势,虽然下降的幅度很小,但是煤炭的生产能力已经表现出过剩的趋势,电力生产能力也出现过热的趋势。另外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钢铁、建筑等行业都比较稳定,不会像以往一样出现大的增长,煤炭价格会不会长期稳定在现在我们估算的价位上还不确定。如果现在的价格是短期的,我建议将这次涨价的幅度重新考虑一下。” 于光军建议,每年不同季节煤炭价格都有波动,通过淡季储煤来降低成本是企业经营必然要采取的手段,今年的煤炭价格变化是比较特殊的,所以,如果现在提供的这种价格趋势是短期的,这次涨价的幅度是不是能降低一些,由财政多负担一些。 于光军认为,供热企业还有挖掘潜力的余地,这其中包括改造设备提高效率等。但是究竟有多大的潜力、供热企业是否在高效运行,这些显然无法让社会去监督,而是应该由政府部门或者政府委托社会机构去做,所以,这次涨价还是应该让政府财政多负担一些,适当降低居民供热价格上涨的幅度。 政府全力保障今冬供热质量 呼和浩特市建委副主任储成功说:“供热价格的调整势在必行。我们经过调查了解后发现,与往年相比,供热企业存煤量少的情况非常严峻。往年供热企业供煤实行招投标制度,而今年由于煤炭价格一路上扬,没有一个供煤商愿意与供热企业签订合同,这样导致了供热企业几乎没有存煤。根据城调队的基本核算,我们目前的供热成本应该是每月每平方米4.96元,做了调整后调整到每月每平方米3.85元,每月每平方米有1.11元的缺口,这部分缺口政府要给予补贴。同时,国家对供热企业出台的免税政策是对供热企业补贴的一方面。政府不会不管供热企业的困难,但必须是建立在以群众利益为前提的基础上支持供热企业。” 在听证会上,储成功向市民承诺,在供热期间如果区域分散供热出现停供现象,将立即指定由集中供热企业接管。由于二次管网、居民住宅楼节能改造等问题导致供热质量参差不齐,作为监管部门会高度重视。今年,政府投入2000万元用于对既有管网的改造,将来还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大锅炉房拆并整合工程力度,确保首府居民温暖过冬。为了确保对供热工作的监管力度,在今年供热期,如果出现供热问题,广大居民可以拨打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以确保尽快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