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暖通空调 查看内容

科技为奥帆赛保驾护航 空调“喝”海水制冷供暖

2008-8-14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32| 评论: 0

摘要: 图:月12日,记者走进青岛奥帆中心的观景大坝,亲眼目睹帆船比赛。图为湖南游客在看台上为中国队加油。 听说过“海水空调”吗?   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科技奥运”带给青岛的神奇!   在进一步深 ...
图:月12日,记者走进青岛奥帆中心的观景大坝,亲眼目睹帆船比赛。图为湖南游客在看台上为中国队加油。

听说过“海水空调”吗?

  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科技奥运”带给青岛的神奇!

  在进一步深入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科技奥运”带给青岛的不仅仅是神奇,更是一大笔宝贵的财富。

  “海水空调”“喝”海水制冷供暖

  奥帆赛期间,奥帆中心的媒体中心成了“老记”们的“家”。

  12日,记者来到媒体中心,与外面骄阳似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凉意阵阵,原来是空调在起作用。然而,这里的空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空调,而是“海水空调”。

  在媒体中心地下一层,有一间不大的机房,它便是媒体中心的“空调器”。这里并没有空调机房里常见的锅炉或制冷机等设备,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它“吃”的既不是电,也不是油,而是海水。而且,它不消耗海水,也不会对海水造成污染。这是一种绿色技术,即海水源热泵技术。其工作原理就是“夏天用海水制冷,冬天用海水送暖”,这便是“海水空调”的由来。

  据介绍,海水具有天然的自我恢复能力和巨大的低位能蕴藏量,在海平面10米以下,海水的温度相对稳定。“海水空调”就是利用温度相对稳定的海水作为冷热源,把海水中低温、低位的热能提升利用,从而达到制冷和供暖的效果。其在运行过程中,具有环保、高效、节能等优点。

  记者了解到,尽管媒体中心采用“海水空调”的投资比采用传统空调多了150万元,但从实际运行来看,它的运行费用每年约需16.8万元,比传统空调每年节约10余万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媒体中心使用海水源热技术,开创了我国公共建筑使用海水源空调技术的先河。

  媒体船,是奥帆赛期间专供记者们出海采访用的。据了解,媒体船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硬底橡皮艇。根据北京奥组委的要求,青岛一家公司从安全性、专业性和人性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攻关,研发生产了两款媒体船,并被用到了奥帆赛中。这也实现了我国自主开发的船艇首次在国际奥帆赛中使用。据了解,该研发项目先后获得了7项国家专利。

  要登上媒体船时,先要经过一处浮码头。走在上面,会感到有轻微晃动。据了解,建造这个浮码头采用的是最先进的橡胶拉簧技术。该技术利用了拉簧的强度和弹性,可使浮桥一直保持高度稳定。这也是该项技术在我国首次使用。

  记者了解到,青岛在践行“科技奥运”理念过程中,设立了一系列科技奥运专项,解决了诸如工程、环保等科技难题。与此同时,各相关单位也在水文、气象、环保、通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技项目建设,为举办“有特色、高水平”奥帆赛提供了技术保障。

  “科技奥运”推动青岛科技进步

  “科技奥运”理念的实施,为青岛带来哪些可喜变化?

  据了解,近年来,围绕“科技奥运”,青岛直接参与科技奥运工作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共有28家,完成科技奥运项目50多项,承担国家科技奥运项目1项,申报国家专利31件,创造了2项世界第一、9项国内之最。

  近几年,青岛在自主创新方面势头强劲: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69%的机车是青岛制造的;在中国铁路大提速中运行的一半动车组是青岛研发生产的;我国首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和谐号”长大编组动车组也在青岛竣工下线……

  在深入贯彻“科技奥运”理念的同时,青岛还积极做好“科技奥运”的推广和科普工作。如他们每年都要开展“科技奥运”专题科技周活动,举行百所学校网络帆船游戏大赛以及中小学生电脑机器人比赛等,吸引了很多市民参与,有效地提升了青岛的科普氛围。

  此外,奥帆赛在青岛举行,还极大地推动了青岛的科技进步,对于当地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科技产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正如奥帆委一名相关负责人所说:“‘科技奥运’不仅为奥帆赛保驾护航,而且为青岛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必将对青岛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