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政府应花钱修复被破坏的经典建筑

2013-8-28 08:4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6| 评论: 0

简介:$(document).ready(function(){ $('.newContent img').attr('alt',"政府应花钱修复被破坏的经典建筑"); });   在中山大学北校区(原中山医学院)内,有一幢红黄色彩的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特别引 ...

  在中山大学北校区(原中山医学院)内,有一幢红黄色彩的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特别引人注目,它的正立面上的遮阳板设计仍带有鲜明的“夏氏遮阳”的风格。学校房产科的工作人员很骄傲地说:“现在都还有人来参观这房子的。”

  但遗憾的是,曾在1988年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中成为20世纪50年代广东唯一获奖项目的中山医建筑群几乎荡然无存。

  “其实当时拆掉这些楼时,楼的质量还很好的,也还有使用。但是我们校区用地紧张,要发展的话只能拆旧建新。剩下的这两三栋以后也是要拆的”

  一墙之隔的中山医附属一院内,夏昌世的巅峰之作工字楼也是因为让位于新建大楼而被“斩”去一半。“我们医院用地紧张,这剩下的一半也是要拆掉的。”医院的工作人员说。

  事实上,除了文化公园水产馆这一批建筑因为当时经济条件所限、使用的材料影响质量寿命而多次被改造外,大部分上世纪50-80年代的现代岭南建筑精品都不存在质量问题。

  被拆毁、扩建、改造的主要原因还是不能满足业主单位的使用要求,尤其是泮溪酒家、矿泉别墅、白云宾馆等商业性建筑,都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经营需要而被多次不当改造,使其原有艺术价值消失殆尽。

  政府没有宣传这批建筑大师作品

  “中国文化中一向缺乏对建筑艺术的尊重,在国外,业主要改造房子的时候,往往会找回原来的设计师来设计。我们则会是,‘我是业主,改房子还要问你?’,缺乏对建筑艺术价值的基本尊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肖毅强的感慨代表了很多建筑业界人的心声。

  不仅是业主,就是在全社会历史文化保护意识不断提升的今天,上世纪50-80年代的这批现代岭南建筑佳作也被人忽略。

  “对现代岭南建筑价值的认识还停留在专业界,一方面是量比较少,这类作品与公众有距离,比如白云山庄旅舍很少人能进得去,影响了公众的认知。”

  实际上,这批建筑大师的作品并非都是“藏在深闺人不识”,像白云宾馆、东方宾馆、泮溪酒家等都是广州人吃饭、喝茶的寻常去处。

  不少建筑师都认为,“这与公众的审美趣味有关,古今中外都一样,对手工艺、古典艺术接受程度更高,比如漂亮的砖雕、灰塑。”“现代建筑是素面朝天的美,是简单的几何体,其美学规律比较复杂、含蓄。”

  肖毅强还认为:“建筑艺术价值有较长的时效性,往往需经过较长的时间才会被公众认识其价值,也许过了100年,才会重新珍视其价值,惊叹当时如何如何能设计出这样的建筑。这种滞后性,就像我们现在会普遍认同清代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认为它们是广东建筑文化的”代表“一样。”

  “现代岭南建筑的理念尚鲜为人知,谈何重视?”曾经参与白云宾馆、东方宾馆等个建筑设计的著名建筑师蔡德道则指出了这批作品被遗忘、忽略、并且被随意改造的深层次原因:

  “由于现代建筑在我国属非主流与”另类“、”不登大雅“,与权势无关,难受重视。甚至作者本人亦不愿提及,更无人揭示其核心思想的价值。又因为受当时经济条件所限,建筑标准低,容易被认为‘小气’、‘落后’。所以也很容易受到不当改造。”

  肖毅强指出政府对此也有责任,“政府对岭南现代的建筑大师缺乏足够的宣传、弘扬和保护,如此现象也同样出现在文艺界、艺术界和电影界。结果,大家就会认为广东没文化了”

  事实上,就是业主单位也并没有宣传所拥有的建筑大师作品。在这一系列名师作品中,只有友谊剧院,在其门前的大院筑起了一块石碑,说明其设计者及建筑价值:友谊剧院始建于1964年,1965年8月16日落成,由现代岭南建筑创作的杰出代表、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佘畯南先生设计。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