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公共建筑短命 谁是幕后“真凶”

2013-8-28 09:0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3| 评论: 0

简介:$(document).ready(function(){ $('.newContent img').attr('alt',"公共建筑短命 谁是幕后“真凶”"); });   建设投入约8亿元,使用寿命却不到10年6月3日,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被爆破拆除。据沈阳 ...

  建设投入约8亿元,使用寿命却不到10年6月3日,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被爆破拆除。据沈阳媒体报道,这座曾经是亚洲最大的室内足球场被拆除的原因是使用率不高。(6月5日《中国青年报》)

  宝哥哥对林妹妹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在此处提起宝哥哥的话,绝非想起红楼往事,而是在为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被拆除而慨叹。当初兴师动众,花费巨资建起的“亚洲最大的豪华体育场”,“沈阳又一标志性建筑”,不到10年就灰飞烟灭了,怎么会不令人产生悲剧感,想来许多人听了不仅是心疼,肝都会疼,还想在愤怒之余问一句:为何当初开建时不好好合计合计,多多问计于民,好好地进行可行性研究,以至于让一座豪华体育馆竟沦为仓库。

  男女之间质问“何必当初”,大不了就是私人情感的损失,质问完也就罢了。但投了8亿元的公共建筑用了没几年就这样“杯具”了,难道就这样完了不成?须知,8亿元可都是公共财政资金,通俗些说就是来自纳税人的奉献,是纳税人拿出来购买公共服务的,不是为了浪费的。8亿元,相当于沈阳市780万人每人从腰包里拿出100元钱,而且这是9年前的100元,能买好多东西,不是经过这么多年通胀到今天的100元。

  但现在的结局是,体育场说拆就拆了,就像当初说建就建一样,只有人拍板,却无人对此负责,这太不正常。如果如此重大的决策失误都无人担责,那么败家子工程只好一再出现,难以根绝。应当说,绿岛体育场就是典型的败家子工程,当初修建这个工程时,估计也是拍脑袋决策的结果,否则,断断不至于有这样可悲的下场。

  从绿岛体育场的被爆破,让人不由得想起几年前同样被爆破的五里河体育场。在国内体育界有着崇高地位的五里河体育场也是个短命建筑,用了十几年就拆除了。当然,五里河体育场拆了又重建了,但重建本身并不能否认老五里河体育场是短命建筑的事实。短短几年,一座城市有两座大型体育场被爆破拆除,而且都是短命建筑,难道不令人深思吗?两座体育场,一个是室内,一个是室外,一座城市有必要建设两个大型体育场馆?

  短命建筑,有些是建筑质量的原因,有些是规划的原因,有些是不当决策的原因。但归根结底,都与权力的不正当原因相关。短命建筑在国内许多城市都曾出现,现在仍在继续出现,对这种现象必须正视,否则败家子工程还会接二连三地出现。

  建议对于这种大型公共工程,不仅要建立事后追责机制,还要在建筑物上刻上决策者和建设者的名单,工程建得好,决策得当,就让他们流芳百世,否则就让他和不当建筑一样,遗臭万年。绿岛体育场当初是哪些人决策?当初的决策过程如何?在这个耗费大众8亿金钱的公共建筑消失之前,是不是给大众一个交待呢?这也算另一种明明白白消费吧?大众对于公共产品的购买也是消费,那么,请给大众一个清楚的交代。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