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建筑似曾相识引来一片质疑 是山寨还是模仿

2013-8-28 08:4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14| 评论: 0

简介:$(document).ready(function(){ $('.newContent img').attr('alt',"建筑似曾相识引来一片质疑 是山寨还是模仿"); });   近年来,山寨产品已经成为国内各行业发展不容忽视的力量,而伴随着各种社 ...

  近年来,“山寨”产品已经成为国内各行业发展不容忽视的力量,而伴随着各种社会层面的山寨现象发展,近年来,奥运会、世博会、大运会,各种带有国家符号意义的建筑隐性地推动着山寨建筑现象的演变,而外国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仿似被“克隆”般空降中国。

  建筑模仿的艺术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世人应一笑置之,还是批判对待?而业内有人认为,如今,我们的问题不再是诸如“山寨和抄袭有什么分别”,或者“山寨建筑对建筑学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更应提出的是“山寨建筑的发展是否已经为建筑学指出新的生产力”这样更积极的问题了。

  炒作 还是 维权

  在建筑设计行业,山寨行为自然是被认为是抄袭的、恶俗的、破坏知识产权的低劣违法行为,尤其会遭到原创设计师的反对甚至宣战。近期最著名的,莫过于SOHO中国的“山寨建筑第一讼”。———5月10日下午,SOHO中国CEO张欣在其个人微博上发表消息,声称重庆一楼盘抄袭望京SOHO,并在半个小时之内,连发6条微博表示对重庆美全22世纪的谴责,并最终表示要状告到底。

  “望京SOHO” 由著名建筑师扎哈担纲总设计师,由3栋集办公和商业一体的高层建筑组成。它的设计,简单来说就是一块细长的和两块扁平的“鹅卵石”的组合。而与望京SOHO的3栋高层建筑相比,美全22世纪虽然少了1栋高层,由“2栋流线型商务写字楼、3栋点状式低层独立商业”组合而成,但最容易让人产生“似曾相识”感觉的,恰恰是那2栋流线型的商务写字楼。两者均为扎哈流线型风格 具城市地标特征。

  SOHO中国对于产品被“抄袭”的强烈反应引发了市民的关注。有网友评论表示支持SOHO中国诉诸法律的行为,称“如果连建筑外观设计都被剽窃,那么中国就更加没有创造力的土壤,更缺乏健康的商业环境。”支持论者认为,山寨建筑在法律惩罚范围之外恣意发展,会导致正规的建筑企业和地产商为降低成本,不得不缩短研发周期,减少研发基金,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必将使得自主创新受损。对我国本就处于彷徨阶段的建筑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

  也有一些群众对此事持谨慎的态度。有网友表示,希望在了解一定的建筑设计知识或者咨询过手下建筑设计专业的人员之后再发表看法。有网友明确表示,从设计角度来讲,这个只能说是借鉴,建筑并没有外观专利,原因是“建筑可以引领一种潮流”,而望京SOHO应该只是引领了一股建筑设计理念的潮流,对于追随者,它不应该告,也没有办法告。有法律界人士表示,由于建筑设计专业性很强,需要双方的建筑设计专家以及著作权方面的律师解析双方的建筑设计图,分析文字、图片以及实际建筑外观,才能去认定是否侵权,故此,对于侵权的后果的认定上难以量化。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专门针对建筑设计的保护法律,其外观和创意在申请专利时有很多困难。所以,很少有业主和设计公司去申请专利,SOHO望京便在此列。而“被模仿者”外观如果没有申请法律保护,则更是很难判定模仿者存在侵权。因此,对SOHO望京此役不看好的不乏人在。

  诉讼事件的另一方重庆美全态度强硬,直斥SOHO中国的所指与事实严重失实,并保留追责权利。重庆美全辩称,美全22世纪的设计创意来源于重庆山水,总体布局来源峡谷,建筑形态源于鹅卵石。项目的独立构思与思想表达,完全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希望与望京SOHO无任何关系,更谈不上侵权。此事在发酵的同时也引来网友的质疑:这场口水仗背后,双方到底是斗硬还是作秀?

  事实上存在着两个巧合:SOHO中国2011年的营业额同比大跌69%,核心纯利润同比下降60%。其今年的可销售项目预计超300亿元;另外一个巧合是,望京SOHO正在对外营销。中原地产华西区董事总经理庄泽宝表示,不去评判SOHO中国是否有意策划,但:“SOHO中国凭借‘抄袭事件’聚焦了全国大众的目光。当然,如果美全22世纪运作得当,也能借此营销自己。”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