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卫:公共租赁住房的标准化和部品化
5月30日,由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部品采购信息平台主办,新浪地产承办的2012“民生标准”北京建筑部品采购大会暨保障房优质建材采购会盛大召开,60余家房地产企业工程采购负责人,100余名供应商代表齐聚一堂。上下游企业为优质资源的整合探寻方法,采购会现场洽谈环节气氛热烈,房地产企业在防水、电梯、通风系统、精装修产品、太阳能等多个方面集中释放采购需求。与会期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针对公共租赁住房的标准化和部品化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是现场演讲实录:
想必,在座的各位嘉宾都会了解,全面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实际上是我国头等大事,也是我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保障民生实现住有所居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未来我国建设领域的重中之重。 为了从源头提高公租房的建设品质,在2011年下半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了全国26家一流大型的设计单位和大专院校,来攻关、编制的《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汇编》的工作,本次工作在今年2月底基本完成之后,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在3月底的时候又进行了修编,并在全国正式发布。2012年3月15号发了《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汇编》的指导意见,来指导全国的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 本次分享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共租赁住房的整体目标与当前现状;第二部分是当前的问题分析与技术对策;第三部分是转型创新与前景展望。 公共租赁住房的整体目标与当前现状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看,虽然保障性住房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是目前的工作仍然缺乏在技术上的有力支撑。在2011年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温总理谈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归纳得非常好,他提到了现在有些事情非常重要,应该提到议程上,针对保障房就是设计建设必须高标准、高要求,也就是要保证质量、安全环保。 这两年全国接到科技部的相关攻关和调研课题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保障性住房建设量非常大,时间要求也比较短,而且最后突出的重点是要求保证质量。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住房建设经验来看,大量建设、批量生产,要求时间短,最后又要保证质量,要想达到这些要求一定要有支撑的技术,没有技术,品质就难以保障。所以在调查当中,也确实发现了很多和设计相关联的建造上的很多问题。所以当前大量、快速的建设,又要建设出符合高效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住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还有一些更深层的东西,当前看首先是要快,要把数量完成,实际上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作为公共租赁住房,住户可能将来要更换,后期对它的维护、运营现在考虑的还比较少,以后很有可能会背上包袱,所以现在我们要把现实和长远都要很好的结合起来,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 实际上,现在的保障房、公租赁房的设计、建造,包括部品的供应,整个体系从设计方式、建造方式、部品的供应方式是非常传统的,这种方式严重制约了保障性住房的品质和质量,很难达到现在社会上老百姓对品质和质量的要求。而建设者方面对此也很难掌控、确保产品的质量。咱们国家的住宅产业化水平相对来讲比较低,住宅的建造方式非常落后,不能适应大量快速的建设。特别是公共租赁住房,套型面积小,设备设施装修又要求一步到位,后期其实仍然依赖和政府相关联的管理。 总体上从我们调研与公关工作的结果方面来看,这里面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设计问题、建造问题、集成问题。比如建造方面的问题非常明显,因为生产速度上不来,建造效率又非常低,周期又长,材料消耗又多,最值得关注的是质量和成本难以控制,我们只要求控制成本和造价,而这样以来工作就将很难做,承接的设计单位由于这方面的经验非常少,对标准化、部品化工作的意义基本不是很了解,就把市场上有些设计图或过去做商品房的图纸套来套去,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实际上没有考虑到标准化和工业化的工作,所以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