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房闹闹”正在胡来
上周是楼市传统“红五月”的第一周,本应是红红火火的黄金周却开局不利。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上周(4月30日-5月6日),40个重点城市中,有七成城市商品房的成交量环比下降。销售旺季成交量的大幅下降,刺激着开发商的神经,在持续紧缩的调控政策下,以价换量已经成为共识。在房地产宏观调控持续深入的大环境下,楼市红五月未见红,面对市场浓厚的观望氛围,迫于回笼资金的压力,开发商还能hold住吗? 该不该调控?该不该限购?不管该不该,调控政策、限购法令在那摆着呢!该不该降价?不管该不该,折扣、数据在那证明着。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楼盘先后加入降价阵营,降价促销已然成为众多开发商的首选出路,甚至有些楼盘更是以“5折”叫卖。 据报道5月3日至5日,杭州接连发生3起房闹事件。原因都是房价下跌,老业主认为自己蒙受巨大损失,而开发商拒绝补偿差价。去年此类事件屡见不鲜。据统计,今年以来,此类事件在杭州已经发生近20起。 对于未来楼市的形势,业内普遍悲观,摆在开发商面前有两条路,降或者不降。许多开发商不断在抱怨,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不降价吧,这边是上司,政府不干,还会继续调控;降价吧,这边是上帝,老业主不干,坚决维权。降还是不降?显然成为开发商面临的两难问题,而且就目前形势来看,降价-维权-协商可能会是今后开发商所要必经的程序。 房地产风声鹤唳,开发商纷纷降价,而且幅度越来越大。但大幅降价并没有迅速解决开发商的资金断裂的问题,反倒是催生了一波声势浩大的业主维权行为。“我们的损失如何弥补,差价谁来买单”?楼盘降价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多起业主维权事件,甚至有的还爆发了“打、砸、强拆”等暴力行为。难道降价一定要让开发商趟出一条血路? 于是,“契约精神”成为开发商和老业主之间的一种关系纽带,成为孰是孰非的评判焦点。如果站在买房人的利益角度出发去思考,他们蒙受了很大的损失,非常值得同情。但是商品房买卖是一种市场行为,市场没有儿戏,更没有后悔药。拿得起放的下,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否则那就是无赖。 虽然房子如任志强所说,是发财的工具,但是购房者还是应该有风险意识,为自己的购买行为承担风险。如果房价降了就找开发商,那我想问一下,当年房价涨的时候您有没有给开发商补差价呢?当然,如果开发商建的房子质量有问题或在合同中存在欺诈行为,维权是必要的。但是仅仅是市场变化引起的降价实在不能成为维权的理由,甚至一些业主由此聚众闹事更是荒唐之至。 我把这些人叫做“房闹闹”,其实我从来不会帮开发商说话,我都是站在客观的角度甚至广大民众的立场上,但是如果无理取闹,那只能证明我们的无知。资本具有逐利性,投资无善恶,但是赢得起更要输得起。 说到底,无论调控还是维权,都不是按市场经济规律和契约精神办事。两边都惹不起的开发商降价还要付出“血”的代价,真的“伤”不起。或许开发商最终的命运就要被国企给蚕食了。 降与不降,开发商都很杯具!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