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执法调查更应该反映民意
近日,国土部执法监察局在全国开展了百县千镇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问题的问卷调查。国土部昨天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地方人员对当地土地执法表示满意,七成认为违法用地最主要的类型是农民建房。(10月15日《新京报》) 调查应该是面向公众,尤其是土地执法调查更应该由百姓来说、来议,可是此调查却把调查对象定位于各级官员,其结果只能反映“官意”。当然各级官员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土地的审批权、执法权都是官方掌握,让官员自己说自己,有谁会说自己差?怎能反映出真实? 绝大多数官员对土地执法表示满意,如果说现实情况与官员的满意度一致,或者说有点出入,那此调查也显得真,可是现实中的违法用地问题与官员的认可却大相径庭,现实中土地乱批乱建的现象不少,有的非常严重,一些地方却以种种名目圈占土地,未批先用,边批边用,不批就用,违法用地现象屡禁不止。国土资源部、监察部曾通报:逾61万亩的“未报即用”违法用地,16个地级市被点名。问题如此的严重,而调查结果却如此的满意,此种调查“满意”在哪? 如今房价高,自然推高了地价,不少城市到了“寸土寸金”的地步,有的甚至比黄金还珍贵。地价的疯涨,一些地方财政成了土地财政,土地收入成为重要财政支撑,土地批得越多,财政收入就越充裕,土地成了“摇钱树”,财政不足土地补。即使三令五申,即使一再强调要保护土地红线,可是说是说,做是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则,违法用地大都是集体讨论,即使出了问题,只要不贪污,不受贿,至多也就是通报批评,个别严重者也就是受点处分,“伤不了筋,动不了骨”,因而,不少官员敢于“霍”出去,以土地换政绩,以土地来换取“敢说、敢闯”的好名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土地爷”们,他们官不大,但是权不小,省以下国土局属于垂直领导,一些地方要“弄”到土地必须先过他们的眼,因而对他们“礼让三分”,一些国土局长俨然就象是土霸王,有的将有偿用地改成划拨用地;有的不能办证的给予办证,有的帮着出主意,以租代征,欺上瞒下。土地领域多年来都成为腐败的多发区,不少国土局长也由此而落马。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结果显示,62%受调查者认为“国土局长”风险最高,位居官场十大高危岗位第一位。 土地执法只在官员中调查能调查出什么,此种调查正常吗?官员满意未必百姓就满意,官员满意未必土地管理就纯净?如果真正要调查,应该是由第三者来评价,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让他们来打分,才有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