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中小企业寻突围
记者在珠三角多个城市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境,企业经营环境有所恶化,但尚未形成“倒闭潮”。 专家认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面临诸多“关卡”,建议尽快落实《“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的优惠措施,帮扶中小企业在困境中突围。 广东银监局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税负偏重、流动性偏紧等原因,中小企业生存出现困境,但尚未形成“倒闭潮”。 广发银行副行长宗乐新说,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服务是银行发展的主动选择,也是银行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型的必然举措。目前,广发银行已调整发展战略,将中小企业业务提升到全行公司业务发展的战略高度。预计到2015年,广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比重将进一步提升至公司贷款的60%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上达成共识。记者从广东银监局获悉,截至7月末,广东省(不含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不含票据)合计15053.4亿元,占同期贷款总量的 41.81%,比年初增加1500.81亿元,增长11.07%,占同期全部贷款增量的53.44%。其中,银行向小企业投入信贷7405.23亿元,比年初增长833.62亿元,占同期中小企业增量的55.54%。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企业影响很大,面料、皮料价格上涨,一个普通的包成本要多出4~5元。虽然成本上升了,但是我们却不敢提价太多。企业的利润大大减少了,本来就微薄的利润变得越来越无法维持,我打算再干一段就辞职走人。”广州美迪妮有限责任公司一部门负责人卢炳阳告诉记者。 卢炳阳面临的正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第一个难关——成本关。今年以来,原材料、劳动力、租金、资金等多项成本大幅上涨,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缺乏议价能力,无法通过定价转移成本,利润空间遭到压缩,处于亏损边缘。 第二关则是用人关。人手不足,使得众多中小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惠州市大正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发展部副经理张鸿星说:“现在最难的问题就是工人流失严重,去年招的人员流失了1/3。拥有服装生产技术的车间工人是企业的宝贝,他们能确保流水线生产作业顺畅无阻;一旦不熟悉的人来操作,一个环节出问题整条生产线都会瘫痪。现在很难招到熟练掌握生产技术的蓝领工人,去一次招聘会大多数时候一个人都招不到。” 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外贸型中小企业仍然受到“汇率关”的冲击。珠三角地区有许多外贸出口型中小企业,其产品附加值低,利润较低,仅占销售收入的3%~5%。如果以美元计价的销售收入兑换成人民币,人民币出现较大比例升值,企业将很难盈利甚至亏损。 此外,一些企业反映,地方税负偏重,“税负关”使企业难堪重负。广东社会科学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林平凡说,近年来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依然偏重,收费项目多达数十个。 专家建议,减免税费负担,对中小企业转型加强支持和引导。一是将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纳入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中综合考虑,加强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业务指导和政策引导,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二是切实降低中小企业税费负担,尤其是对国家支持发展产业的中小企业,落实扶持政策,严禁对企业摊派税费。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经营能力及发展规划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