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带动”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卢展工书记指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践中,工业的发展首当其冲。同时,工业发展面临的难题、风险也是最突出的,务必要深入研究走前头问题,研究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贯彻落实卢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认为,在工业发展中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四个带动”,是坚持“四个重在”、贯彻“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河南工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总抓手”、“金钥匙”和总指南。 一、实施工业经济“四个带动”的重要意义 (一)“四个带动”有利于解决河南工业走前头的问题。近年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河南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成功迈入“万亿俱乐部”,占GDP的比重达52.1%,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虽然我省工业经济总量已位居全国前列、中部首位,但鉴于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现阶段仍然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首要任务必须是做大总量。实施“四个带动”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项目是发展的统领,品牌是发展的方向,创新是发展的引擎,服务是发展的保障,四者互为促进、相辅相成。只有将项目、品牌、创新、服务有机统一于河南工业发展的实践中,有机融入到持续做大工业总量的过程中,才能推动工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首当其冲的重要作用。 (二)“四个带动”有利于解决河南工业怎么看的问题。应该看到,河南工业大而不强,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受到严重冲击,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加速暴露、集中凸显。突出表现在品牌建设滞后和创新能力不足,全省年专利授权数量不足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的1/5,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47%,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0个,与广东299个、浙江289个、山东271个相比有很大差距,工业增加值率仅相当于湖北的82.3%、湖南的80.1%和安徽的83.8%。实施“四个带动”是调结构、转方式的根本途径,通过项目带动,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夯实发展后劲;通过品牌带动,提高质量、提高效益,提升发展水平;通过创新带动,破除体制束缚、激发机制活力,抢占发展先机;通过服务带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创造优良环境。只有对照“项目、品牌、创新、服务”4个标杆,查找差距和不足,保持科学和理性,实施“四个带动”,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才能推动河南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四个带动”有利于解决河南工业怎么干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工业要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相结合,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相结合,大力发展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先导产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实现上述目标,在方法和切入上就是抓项目、抓品牌、抓创新、抓服务,以项目统揽全局,以品牌提升质量,以创新推动持续,以服务凝聚合力,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求真务实,求实求效。只有通过“四个带动”,干大事、创大业,才能切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河南工业由大变强。 二、实施工业经济“四个带动”的主要内容 (一)实施项目带动。项目是发展的第一抓手。抓工业必须抓项目,学会管理项目、善于运作项目,是工业主管部门的应有之义,也是基本要求。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实施。我们通过制定14个工业重点产业年度行动计划,围绕集聚发展、链式发展,抓好一批今年实施的新建、技改和产业转移项目,在省级层面上梳理了400个重点项目,强化技术改造提升存量,突出产业转移扩大增量,400个项目2011年计划投资1052亿元。从项目成效上,400个项目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210亿元,比全省重点项目进度快2.36个百分点。二是抓好项目联动推进。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省里抓龙头、市县抓基地和特色,引导市县再抓1000个左右的项目,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以项目带动促进投资增长,以项目带动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产业集群。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一季度全省工业投资完成1024.8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3.2%和135.2%,工业投资实现了优化增长。三是抓好项目管理服务。按照“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完善项目库,协调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快建立健全以技改为总抓手的项目申报、核准、备案、监督、监测、评估体系,全力以赴深化项目服务,千方百计加快项目进度,切实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 (二)实施品牌带动。品牌是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标志,实施品牌带动是提升河南工业整体水平的有效载体,关键在于发展具有自主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一是着力培育品牌创建主体。根据省政府要求,省级层面上每年评选出规模效益百强企业和百户高成长性企业,并实行年度动态管理。我们将以“双百”企业为重点,出台扶持政策和措施,突出主业、增强研发能力、打造知名品牌,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的“双自”企业,培育一批地区性、全国性、世界性的知名品牌。二是着力提升品牌创建能力。强化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在工艺设计、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突出创新引领,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等手段,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深化品牌内涵,突出品牌的个性特征、特色服务和鲜明标志,建立完善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品牌产生机制。坚持质量兴省,完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推动品牌不断涌现。三是着力加强品牌保护。建立企业品牌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依法维护品牌合法权益。加强各类品牌自我保护意识,继续保持、提高品牌的优良品质,增强企业和全社会的品牌保护意识和责任。 (三)实施创新带动。创新是动力之源、跨越之路,加快思路创新、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是增强工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必由之路。一是思路创新。结合“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和14个工业重点产业年度行动计划的编制,通过梳理思路、凝炼措施,我们提出了特色主导、龙头带动、技改提升、集聚发展的指导思想,全力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做到大力发展高成长性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双轮驱动”,着力培育大企业和活跃中小企业同步发展,努力构建“大项目—配套园区—原料基地”的发展格局。这些基本思路,都需要在创新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二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动力、是活力、是民生、是未来。围绕提升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新运用和人才集聚等4种能力,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从今年开始,每年梳理出100项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集中攻关,破解煤化工、铝工业、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瓶颈,突破新型电池、光伏等先导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机制创新。加强省市县三级工信体系建设,尽快建立起工业技改工作机制、工业节能和综合利用工作机制、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要素保障协调机制、工业质量和技术创新工作机制、产业政策联动机制、信息化推进工作机制等6项工作机制,集中精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 (四)实施服务带动。企业服务是立厅之本、为政之要,抓好以企业服务为核心的经济运行调节,是确保我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是完善长效机制。省市县三级共确定1万家重点服务企业,这些企业是我省经济的“根”,是河南的宝贝,要致力于培养成参天大树。我们将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万家重点服务企业制度,完善首席服务员、企业服务直通车、企业问题通报等制度,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措施,实行“一企一策”、“一个项目一个推进机制”的个性化服务,不断推动企业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工业运行预测分析,以重点企业日常保障协调为重点,加快建立煤电运战略联盟,建立煤炭保障量与发电量挂钩的激励机制。加强产销对接和银企对接,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三是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增强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能力,不断提高全体人员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意识,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把各级工信部门建设成为“企业之家”、“企业家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