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民生财政不等于民生投入

2013-8-27 23:5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53| 评论: 0

摘要:   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这样一个社会氛围下,民生财政也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词汇,与此相伴随的还有民生支出、民生工程等耳熟能详的说法。当民生成为一个标签之后,民生的含义就已经变了味,民 ...

  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这样一个社会氛围下,“民生财政”也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词汇,与此相伴随的还有“民生支出”、“民生工程”等耳熟能详的说法。当民生成为一个标签之后,民生的含义就已经变了味,民生财政似乎也变成了一个应景的说词,成了一个口号。

  之所以陷入到这种困境,完全是认识上陷入误区,误读了“民生”和“民生财政”所致。从常识来看,民生似乎就是衣食住行。不错,民生离不开衣食住行,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那就是消费。显然,人类的一切物质生产活动,都是为了消费。消费过程,也就是人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从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来观察,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是消费的手段。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谁都能明白。但简单的道理,未必做起来就很容易。近200年以来,世界上时常发生经济危机(包括金融危机),其实质就是生产与消费脱节了,生产背离消费这个目的自我膨胀,最终导致物质生产系统自身的破裂。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也不过是在生产与消费之间插入了“消费金融”

  这个工具,用借钱的办法来弥补消费的不足。而恰恰是这个工具出了问题,从而引发了一场全球危机。从我国来看,GDP这个蛋糕越做越大,而消费的份额不断下降。上学贵、上学难以及看病贵、看病难,一方面反映出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表明政府在公共消费上做得很不够。民生,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一经提出,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民生财政也应运而生。

  不难看出,关注民生,也就是要关注目的,要清楚我们追求GDP是为了什么。科学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个本就是民生,就是人自身的发展。民生财政,也就是说作为国之公器,财政要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民生上来,放到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上来,实现从“物本财政”到“人本财政”的转变。不言而喻,这种转变是全方位的,是从理念到决策、从目标到手段、从制度到管理的全面转变,只有转变到位了,才能算是搞“民生财政”。否则,无论支出结构怎么调整,哪怕所谓的“民生支出”比例达到100%,也不是民生财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