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模式渐退 京二手中介闭店潮来临
随着连续几个月来北京市二手成交量在8000套以下,二手中介公司闭店潮开始蔓延。在过去近两个月中中介门店缩减了近200家,最多的一天有11家门店关门,面对市场的萎靡不少中介公司开始做起了“副业”,代卖新房,有的中介甚至开始代理一些北京周边项目的销售。而同时一种颠覆此前靠门店经营的传统模式正在暗中蠕动。 半年来一单未开 老赵在北京的二手房中介行业算是一个老人,今年已经33岁了,干中介也有了8年的经验,从去年开始被提为了金融街一家门店的店长。 这让他欣喜若狂,按照以前的经验,金融街的房子是一房难求,基本上出一套就卖一套,按照公司的奖励机制,作为店长可以享受本店所有交易的提成,再加上每月2500元的基本工资,一个月下来怎么也得有1万多块钱的收入,这让他离在北京买房结婚的梦想越来越近。 可是在当店长的半年多时间里,老赵此前激发起来的斗志被慢慢地消磨殆尽。 “别说新单子了,以前积累的客户也纷纷告知无法贷款或是没有了资格,半年来一单没有成交,而租赁成交的提成太少,根本不够给业务员份的,业绩上不去,店长的提成基本上是泡汤,半年的时间里只有基本工资。”老赵捏着手里的烟头向记者表示。 经历了楼市的风风雨雨,老赵对于现在的市场冷淡还是第一次经历,尽管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但是没过多久政府就出台了救市政策,楼市迅速反弹,让他们大赚了一把。 “上次危机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而现在的调控看样子还要持续几年,这样自己和好多中介员工全没有了继续扛下去的念头。”老赵说。 从春节过后,店里的员工开始出现了大量流失,以前这家门店有两组员工,加上店长和秘书有18个人,而现在就剩下了5个员工,每天全冷冷清清的,边上的一些小店已经一个多月没开门了。 8月份老赵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了店长,而是去其他门店做了一名普通的店员,这样虽然底薪要低一些,但是还会有一些租赁的单子可以赚一些提成。 今年以来像老赵这样境地的中介人员不在少数,而转行其他行业的人员也纷纷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