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人民币国际化是“石油人民币”基础

2013-8-27 23:4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02| 评论: 0

摘要:   9月23日,中阿经贸论坛金融合作分会在银川举行,数百位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金融界代表就中阿合作金融的前景和可行性方向、人民币国际化与石油人民币在岸市场建设和中阿合作建设石油期货市场与中国能源安全等战略方 ...

  9月23日,中阿经贸论坛金融合作分会在银川举行,数百位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金融界代表就中阿合作金融的前景和可行性方向、人民币国际化与石油人民币在岸市场建设和中阿合作建设石油期货市场与中国能源安全等战略方向等话题展开了研讨。

  与会专家指出,在当前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化整合的进程中,石油贸易非美元化趋势逐步显现,未来在石油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前景看好。与会者认为,要最终实现石油贸易和投资结算的人民币化,基础在于妥善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石油非美元化趋势显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能源则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最基本的驱动力。自国际金融危机后,能源金融化趋势呈现更为迅猛势头。因此,本届中阿经贸论坛金融合作分会与能源分会不约而同聚焦于能源金融化问题上,而与金融契合程度最为明显的石油市场更是成为专家们所关注的“焦点中的焦点”。

  “能源金融化大背景下,中阿经贸合作需要金融机构的深入参与。”中国工商银行公司业务总监莫扶民表示,“能源金融化确实有利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融通,这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他透露,中国工商银行今年上半年在整个能源行业贷款余额达到6800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13%。

  莫扶民介绍,中阿经贸合作具有广阔前景,双方贸易额已经达到近2000亿美元,阿拉伯国家已经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中国在阿拉伯国家实际投资超过100亿美元。而双方在合作基础上具有非常强的互补性,尤其在石油贸易方面,我国对石油存在很大的需求,阿拉伯国家则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资源。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连年持续高位已是不争事实。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石油生产总量为2亿吨,进口总量为2.4亿吨,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为55%左右。而阿拉国家石油储量约占全世界储量的60%,石油产量约占全世界产量的30%。

  一方面,我国石油进口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美元主导的石油计价体系下,我国即便拥有庞大的石油需求却难以影响石油价格。

  “金融危机后,美元处于长期贬值趋势,成为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单建保如是认为。

  “石油波动是美元现象,我国要建立石油期货交易所,就应该逐步寻找与其他国家石油交易结算货币的非美元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示,应该抓紧研究由于石油交易而产生的人民币结算,包括境外石油对象国对中国的进口贸易如何进行人民币结算。

  事实上,在当前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化整合的进程中,一些产油国政府已开始要求其石油买家用美元以外的货币与其结算,故而“石油欧元”、“石油日元”陆续登场。而我国与他国签订的贷款换石油亦可算是寻求石油非美元化的一种尝试。分析人士邱林此前曾表示,比起不稳定且具有排他性的美元主导体系,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更希望构建利用多种货币进行交易的互补性国际贸易体系。据统计,目前伊朗、澳大利亚、苏丹和哈萨克斯坦等非欧佩克国家原油产量占全球的60%,高于欧佩克国家的40%。同样,一些欧佩克国家也意识到从前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后果,它们也希望摆脱美国货币汇率和货币政策从属者的地位,以欧元、日元、人民币等多种货币进行石油贸易结算。据他介绍,目前俄罗斯、伊朗等国在与他国的石油交易中间都在寻求非美元化。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