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房公开发售 土地零成本大耍政策牌
西出成都,约一刻钟,车过郫县三道堰古镇牌坊,一道新风景跃入眼帘:大片崭新漂亮的花园洋房、田园别墅簇拥在田野上;道路两侧,是极具诱惑力的售楼广告;远处,大量楼盘在建,高耸的吊车林立。 直到古城镇,拖运渣土、水泥、钢材的工程车往来穿梭,轮胎的碾压和洒落的渣土,在道路上留下明显的痕迹。 这一带的房子非常便宜。 卖房:“均价2168元,双证齐全!” 9月21日下午,在村民的指引下,金融投资报记者来到一个售楼部——中平小区管理办公室。 “先生,买房吗,想要什么样的户型?”进入大门,售楼小姐热情招呼,接着问:“是接到宣传单来的吗,宣传单有带吗?” “均价2168元,双证齐全!”对于有关咨询,售楼小姐回答干脆利落。为何如此便宜?对方直接甩出:“这是安置房,土地性质为集体土地,用来分给农民的房子。”对于如何办理以及在何处办理双证,她的回答依然直截了当:“等政策下来,在郫县房管局办理。” “谁说有双证,哪个说的?”当再次问起产权问题,另一戴眼镜、貌似负责人的中年男子情绪激动,矢口否认。他表示,这是安置房,没有产权,只有使用权。房子很好很便宜,用来住很划算。很多人图便宜,愿意买。 对于房屋和土地来由,中年男子解释:“政府划地给他们(被征地农户),他们没钱修,我们建筑单位来修,修了之后该分的房子分了,多余的通过我们给他们处置,所得资金作为工程款归我们。” 售楼部正中的墙上,此楼盘第四期所有房源信息图表赫然在目。询问得知,大片的红圆表示已分给农户,少数蓝圆表示可选。 “这上面的不准,你别管那个。”以为金融投资报记者觉得房源太少,售楼人员的提醒让人一惊。金融投资报记者留意两侧墙上楼盘效果图,总共40栋左右。 “二期45-150平米准现房热销中”“买房即送60平米私享自留地”,同处中平村的另一楼盘——逸树美家,大门气派,广告语震撼。记者在豪华的售楼部了解到,该楼盘几十栋房子,“没有农户的”,为纯销售房源,办房产证、土地证每平米补交330元。但是2009年的购房者至今未能办理任何证书。 玩法:土地零成本 大耍“政策”牌 中平小区管理办公室左前方几十米,是打着“中国西部颐养基地”旗号的楼盘“世尊颐城”。在售楼部,记者得到同样矛盾的答案:“只有70年使用权。办产权证要等政策,得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每平米300元。” “我们这里是颐养基地,户型好,环境好,这里没有分给农户的房子,均价才3100!”看过户型图,房屋效果图,售楼小姐热情介绍。记者再次询问为何如此便宜。她表示,这是集体土地,开发商弄到的。这个颐养基地,是郫县政府和中国老年协会合作推出的一个项目,受政府支持。现在(土地成本)没包含在里面,才这么便宜。 “这里是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试点基地,我们有文件的。”售楼小姐说,现在很多地方都是这样,这是普遍的现象。如三道堰(的楼盘)都是这种性质。这里也至少有十多家(开发商)。 她边说边翻出一份文件,上面有这样一段话:……使用权受转让人有70年使用权,若今后由于政府有关政策的调整,本物业所在土地使用性质发生改变,乙方应根据政府要求,缴纳相应土地出让金每平米300元,超出部分由甲方补贴。转让人为受让人办理产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 记者追问“有关政策”和“土地性质”会发生何种“调整”和“改变”,对方失语。 “需要一定的时间。”询问何时可办这“两证”,她说隔壁有一家价格直接4000左右,价格里已经包含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现在“差不多快办下来了”。 “我们不是安置房,没有农户的,房子卖得很好!”听说记者户口不在本地,售楼员说:“还有甘肃的过来买房的呢。” 针对此楼盘项目,金融投资报记者在中共郫县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新郫县》234期2版上的文章《中平村:村民乐享土地综合整治成果》,上有这样一段话:去年,中平村又引进颐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农民同意——进行补偿——验收整理出的土地——上交易平台的模式,对整理出可用的40亩土地原址原用建设养老院,第三批170名村民也住上小区。 村民:全是耕地 分房每平米交80元 60多岁的王伯和老伴是中平村村民。他们的两亩地已流转,按每亩单季所产农作物收入700元、一年种两季共1400元计算,按年交付。 “三楼以上,基本都是拿来卖的。”失去土地的老两口,分到一间两层安置房。一楼为铺面二楼为住房。王伯的老伴说,这里的房子买的人多,但本地人买的少,主要是分的安置房,买房的大部分是外面的人。 “每平米还交了80元。”王伯分得安置房并不容易,两门合一的商铺,本来省去整整一面墙的成本,但正中3米左右的一道梁,还加收2000元建设费。 “其实,黄线以内都算上,才正好是该得的使用面积。”王伯的老伴指着门口马路中间的黄线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这个房子面积要扩到那里,才够约定的单层90平米。记者目测,那黄线到门口的空地面积有30平米左右。“这里原来全是耕地。”王伯的老伴说,有的房子建在水田上,一楼还渗水。 “水贵、电贵、气贵,啥子都贵哟!”失地后,王伯老两口靠一楼茶馆维生。喝茶每人1元,麻将一桌12元,时间不限,茶水不断。即便是这样,顾客也极少。记者逗留的2个多小时时间里,没有一个顾客。 记者观察,整个片区,一楼多为安置给农户的铺面。而这村落虽然被大片的楼盘盘踞,但是住户并不多。除了售楼部附近游走的疑是开放商或者购房者,往来住户寥寥无几。铺面招租的广告到处都是。 “社员每年2斤肉,中秋四个月饼……”谈起土地流转后的相关获利情况,王伯老伴回答,一分钱没有。作为被安置户,王伯两口子得到两个难得的社保名额,但是每人2万余元得自己掏钱。王伯另外借债2万余元购买该保险。 “三道堰镇的人闹过几次,都被抓被关过。我们这来也有人闹,但是被关后也不敢闹了。”说起这些,王伯老两口很无奈。 镇政府:不露面 “不可能” “不知情” 9月22日上午,中平村所属的古城镇。镇子入口处,有一座牌坊,正对前方千米远处的大片“安置房”和“售楼部”。 穿过牌坊后面的街道,步行约十分钟,便是古城镇政府办公地,古典厚重庄严气派的朱红大门,雕梁画栋的飞檐,正对紧闭的大门,一面高大的影壁,上金色字题《古城赋》。 空阔的大院周围,虽然各办公室大门洞开。但遇有人咨询,所有工作人员非常警惕,要么不予理睬,要么反复询问来访者来由,最后甩一句:领导不在。被拒门外的时间,金融投资报记者看见一辆银白色雷克萨斯驶进院子,车主轻车熟路进入一办公室。 “不可能(有办理房产证、土地证)。”在院子里,分管城建的雷姓主任一开始便矢口否认存在安置房买卖。旋即又在金融投资报记者追问下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地解释:那是土地整理,划地安置后,多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买房者是办不到相关证件的。随后他表示还有疑问找分管副书记张峻解答,便迅速离开。 在张峻办公室等待半小时,张峻才现身,他对记者表示对一切情况皆不知情,待了解清楚后,再给明确答复。截至发稿时止,未有任何回复。 从古城镇返回成都的公路上,记者看到若干广告:“超值实得均价3488元每平米,限时热销中”,“全现房纯多层实景洋房,最大赠送约80平米”,“五证齐全”。与之并排的是标语:全力创建国家级生态县,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