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华宅 寻找城市发展新思路
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总希望隐逸山间,拥有自己的一席生态土地;但信息交错庞杂的时代,我们又希望与社会联系,并成为城市成长的见证者。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深谙此道,开始两手抓,其一从住宅本身入手,地段、生活配套以及品质营造;与此同时,赋予建筑更多的历史意义和承载城市建设的使命。 无论是生活品质还是城市文明程度,杭州的确拥有孕育经典传世华宅的先决条件;无论是本地抑或外地品牌开发商,都渴望在杭州华宅市场分得一杯羹,获得认可。 未来市场需求大 从几年前的金色海岸,阳光海岸的热销,直至如今蓝色钱江、城市之星、金都高尔夫艺墅等豪宅的迅速崛起,豪宅市场日益激烈。而豪宅的分类也不再专属于排屋、别墅,市中心精装大宅、近郊低密度公寓、城市花园洋房、城市综合体等物业类型也开始填补高端楼盘市场。 随着高端市场不断扩容、壮大,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客户开始追求高性价比的品质生活,首先它没有豪宅的天价,其次它亲民,但又有豪宅身段,同时还热衷于周边住区氛围的整体提升,“华宅”显然更符合城市多元化的发展。 龙湖集团今年1~6月实现销售金额和签约面积分别同比增长74.2%和98.4%,其业绩大幅增长得益于商业综合体以及“第三代都市豪宅”市场的开发。其中,龙湖滟澜山推出的城市花园洋房,让人再次回归居住本身,体验豪宅舒适生活,同时以2.9万元/平方米的合理价格示人,足以体现市场对于性价比极高的“华宅”的认同。 在与几位拥有华宅开发的开发商交流中,发现虽然房地产市场目前深陷限购、限贷的“紧箍咒”中,但不可否认,市场仍有一部分中产阶级在寻求属于自己的改善型住宅。 首先,小户型已经不能满足这些70后的成功人士,取而代之是平层大宅、大面积复式结构,承载一家三口或是更多代家族的生活;其次,在小区整体品质、住宅本身的宜居性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华宅在解决这些基本功能后,对于事业有成的居住者,拥有自己的生活圈,住区提供更多的是高端交流平台。 新兴板块华宅渐起 除了产品本身,地段也是华宅的立身之本,随着城市化不断深入,许多新兴板块开始崭露头角,一些品牌开发商独具慧眼,率先开发华宅,甚至成为板块内的地标性建筑。 纵观目前市场的华宅供应地,主要集中在市中心、滨江、钱江新城、下沙以及杭州周边的青山湖、德清这些地区。 市中心是传统的华宅供应地,但随着它的边界逐渐外扩,一些新兴板块也同时在承担华宅的开发,例如城东新城、桥西、申花、金沙湖等板块。这些楼盘大都在15万平方米以下的中型体量,但都开始赋予板块新的定位。 城东新城的万科草庄,位于机场路与同协路的交汇处,从地理位置看,已经属于市中心范畴,而该区域内,其领先的品质标准以及200平方米以上的大宅设计,在板块内算是华宅首个范例。未来,像滨江的高端产品曙光之城和上周末开盘的东润枫华都将为城东新城的华宅之路提供借鉴意义。 下沙也是华宅渐露的区域之一,其快速发展得益于地铁一号线即将开通,公共交通系统发达以及高校的集群效应。龙湖、宝龙、保利等是较早进入下沙开发华宅的外地知名开发商,无论是龙湖滟澜山、宝龙城市广场还是保利系列产品,都已经形成小型城市综合体,为中高端人士提供一站式服务。 除此之外,像仓前、塘栖、青山湖、德清这些被人们忽略的板块内,未来也将有技术和服务领先的华宅出现。 引领消费新趋势 华宅作为一个新名词出现在房地产中,显然还未被大多数人所了解,它并不是观念中遥不可及的奢华住宅,也不是传统意义下的别墅和排屋。在不久的将来,华宅可能成为市中心住宅的标配,大户型、大面宽、多房间、精装修,户型方正、南北通透。 通过走访最近几个开盘的华宅产品,不难发现,价值五六百万元的平层大宅仍然有人问津,只是双限下,他们的选择更加谨慎,需要反复对比,才会下单。他们的支付方式大都采用贷款按揭,并不是想象中的一次性付款。“买这样的平层大宅,我考虑子女以后结婚可以和我们一起住甚至把亲家也接过来,变成大家庭。”湖州陈女士在凯德龙湾买了套210多平方米的房子,总价500多万元。 一些华宅的开发商表示,其实目前的市场行情下,掩盖了潜在华宅消费趋势,在小户型走俏下,大户型类的华宅单价更高,价格相对保持稳定。如果一旦房价回升,总价上涨的幅度肯定大大超越普通住宅。 随着现代人对于住宅消费观的日渐成熟,华宅不仅仅需要满足客户感官和心理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居住的过程中,从衣食住行的细微处展现人性关怀,同时也作为住在里面的人了解这块土地以及这个城市的窗口,或许这是未来华宅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