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缺钱:楼市危言

2013-8-27 23:2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0| 评论: 0

摘要:   社会上资金很多,为什么房企总是缺钱?嘉实基金房地产总监王克明表示困惑。   一旦销售下滑,资金回笼速度放缓,房地产市场种种问题再也掩盖不住,归咎于资金不足,则是业内外惯用的托词。   社科院近 ...

  “社会上资金很多,为什么房企总是缺钱?”嘉实基金房地产总监王克明表示困惑。

  一旦销售下滑,资金回笼速度放缓,房地产市场种种问题再也掩盖不住,归咎于资金不足,则是业内外惯用的托词。

  社科院近期一项关于房地产企业品牌的研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房地产企业品牌化建设迫在眉睫,实现由财务规模主导型向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效率优先竞争思维的转变,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战略走向。

  “廉价货币”渐行渐远,正视企业创新力和精细化战略的转型冲锋号已经吹响。

  “廉价货币”退场

  不能否定市场上存在缺钱的个体房企,但流入房地产业的资金远不至于枯竭。

  虽然M2(即央行发行的货币总额)的增速在下降,从2009年的30%一路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16%,但绝对金额在上升。当前的M2总量更是达到80万亿元,接近金融危机时期的2008年的2倍。王克明认为整体市场上并不缺钱。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为54738亿元,同比增长23.4%,接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的增长幅度。

  与前两年同期的数据相比,无论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总额,还是经过细分的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它资金来源等,在绝对金额上都呈增长趋势。

  改变的是资金结构。

  来自银行的资金逐年减少,主要包括国内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2009年1~8月份占比约为35%,2010年降至约32%,今年更是下降到约26%。其中个人按揭贷款的变化格外明显,占比明显下滑,今年以来的总金额同比甚至出现下降。

  包括了企业自有资本金以及通过信托、基金等渠道融来的自筹资金的占比则相应上升:2009年1~8月份占比约33%,2010年升至37%,今年则逼近41%。

  值得注意的是,以销售定金及预收款收入和个人按揭贷款主要构成的其他资金来源,在整体资金来源中的占比相对稳定,2009年1~8月份的占比约为44.4%,去年约为42.6%,今年则接近42%。

  显然,不能因总体销售收入的增长而无视具体市场项目的销售压力,尤其是商品房地产项目中,确实存在销售下滑、资金回笼减速的事实。

  但从总体上来看,更显着的变化是较低成本的银行资金在逐渐收缩,而通过其他渠道以较高成本所融得资金有显着增加。即便是银行资金也自重身价,事实利率出现上浮现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