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南京5年内将建成9万套公租房 建3类人才住房

2013-8-27 23:2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16| 评论: 0

摘要:   记者昨天从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公共租赁房规划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建成9万套公共租赁房,其中为吸引人才落户,将精心打造1万套人才公寓和专家公寓。此外,符合申请条件的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 ...

  记者昨天从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公共租赁房规划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建成9万套公共租赁房,其中为吸引人才落户,将精心打造1万套人才公寓和专家公寓。此外,符合申请条件的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在首个承租期满后,可以按原租金标准续租。

  吸引创业创新人才,南京打造3类“人才住房”

  【决策】 未来5年,是南京创新创业的关键期、决胜期。人才是创新创业的关键资源,住房是人才创新创业的基本环境条件,南京要将教育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创新发展优势,必须要加快人才住房建设。

  【解读】 在此次宣布的公租房计划中,人才住房分为专家公寓、人才公寓和青年公寓(创业公寓)3类,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才的阶段性周转居住需求。将坚持租金支付与补贴分离,即以市场自主定价的租金为基础,对确需支持或鼓励的人才给予补贴;坚持有限租期,一般不超过3年。和其他公租房项目一样,人才住房的建设用地优先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予以重点保障。

  公租房地点有近30个,确保生活便捷交通便利

  【决策】 未来5年,全市保障性住房在目前已开工建设100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还将再开工建设1000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租赁住房500多万平方米,共9万套,基本实现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新就业大学生及创业的各类人才住房有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租住有支持。

  【解读】 上述3类住房的分配比例可用“135”概括。“1”是指1万套人才公寓和专家公寓,“3”指3万套安居公寓,主要以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主,“5”指新就业人员公租房5万套,包括各类创业、创新人才。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划将与城市功能板块、园区、地铁等的建设紧密结合,确保公租房生活便捷、交通便利。全市将有近30个地点建设公租房。目前,我市4大保障房片区已经配建了部分安居公寓和青年公寓,将于明年全部交付。在麒麟科技园、河西新城指挥部、浦口开发指挥部以及国家级4大科技园区都将配建公租房。

  户型不一,高层次人才可租大户型

  【决策】 廉租房、公租房、人才住房都是以租赁关系稳定、低于市场租金为特征,以公有房屋为载体的政策性住房。我市将针对不同的主体需求,制订相应的建设标准、配租水平及租金标准,在全面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础上,逐步解决新就业人员、定向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

  【解读】 公租房包括集体宿舍、小套房等类型。一般安居公寓,面积大概为60平方米,创业青年公寓面积40平方米左右,高层次人才公寓面积会稍大一些,可能在100平方米左右。公租房将全部进行装修,满足各类人群的日常需求,即将出台的《南京市公租房管理办法》将有具体规定。在规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同时,我市还将规划建设一批单套面积在15—20平方米左右,适合青年人和新就业人员居住的小户型公寓。

  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初次承租期限是5年,新就业人员初次承租期是3年,人才住房租期优惠一般不超过3年。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如果5年之后符合条件,可以一直续租至条件改变后,且继续享受原来的租金标准。

  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700元以下、人均住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且常住南京5年以上的家庭。目前我市江南八区共有1.7万户这类家庭。

  多方筹建,建设公租房享受税费优惠

  【决策】 允许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科技企业等单位,经市政府批准,利用自有土地、自筹资金建设公租房,或者改造现有闲置住房作为公租房。

  同时也鼓励利用自有住房作为公租房,出租给符合公租房条件的保障对象,纳入管理体系。市统筹建设的公租房项目,可与经营性项目混建。政府在住房土地出让时,可以要约收购普通商品房作为公租房。

  【解读】 允许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科技企业等单位建设保障房,并不等同于让单位集资建房。他们在建设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有自有土地;建设项目要符合城市规划;要按照政府的要求建设;承租对象必须是符合规定的居住人群;建成的房屋,只能当做公共租赁房,不能分割、出售,不享受房改,不能卖给个人。

  对公租房建设用地及建成后占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经营公租房所取得的租金免征营业税、房产税,公租房建设项目一律免收城市基础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宿舍类公租房的水、电、气等配套建设运营费用,按照住宅类标准缴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