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中国企业将迎来群体崛起好时机

2013-8-27 23:1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09| 评论: 0

摘要:   现阶段,欧美经济都出现较大结构性问题,短时内难以解决。作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其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显而易见。然而,就在全球经济还较为动荡之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和TCL ...

  现阶段,欧美经济都出现较大结构性问题,短时内难以解决。作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其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显而易见。然而,就在全球经济还较为动荡之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和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却不约而同地认为,未来5~10年很可能是中国企业群体崛起的好时机。

  把注意力放在全球

  之所以说现在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好时机,魏建国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国外企业的不景气,特别是市场份额逐渐缩小;二是中国有3.2亿的外汇储备,这些储备正是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最好基础;三是中国的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能力,有懂管理、懂技术的管理团队,更重要的是对国外市场已有很深的了解。

  “中国企业经过前一二十年的‘走出去’已经摸索了一套经验,所以现在的中国企业应该在国外大有发展。”魏建国谈到,“如果一个企业现在还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全球,我估计5年或10年以后这个企业就没有了。”

  中国加入WTO的10年间,几乎所有限制外企流入的门槛都已经拆除完毕,在不断竞争中,我们同欧、美、日、韩等国企业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从电子信息产业来看,以往基本上是欧美企业一统天下,而近年来中国和日韩等亚洲公司在南美市场所占份额快速上升。刚从巴西和美国归来的李东生表示,“在巴西,我们今年就能够销售120万台电视机和400万部手机,在当地市场已经是占有一定的份额了。”这正是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持续提高的一个缩影。

  先以一国企业群体崛起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世界知名的企业却数量有限。“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目前还停留在整体转型阶段,他们需要的是什么?”魏建国认为,最主要有三个方面需要:

  第一,理念需要,包括创新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特别是在当前给企业提供很好的机会来学习、来赶超,这个理念是很需要的。

  第二,正视自己,有一些企业在发展中还没有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企业在成绩面前不应沾沾自喜,更应有的是一种居安思危、不断进取的精神。

  第三,人才需要,包含怎样培养人才、管理人才、使用人才。

  9月8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TCL集团承办的“转型升级,创新未来——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战略研讨会”即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魏建国表示,召开这次研讨会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参会者能够从这些方面取得收获。

  李东生也表示,举办“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战略研讨会”的目的,正是要让更多的企业都能了解直接参与到全球产业竞争中所会面临的问题,研讨如何能够提高自身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提升自己的全球竞争力。

  回想在二三十年前日本品牌进入中国以及十多年前韩国品牌进入中国的历史,两人认为,日韩企业都是以一个群体的方式体现其优势的,在市场和消费者中争取到了对整个品牌的认同,然后,才会落实到具体某一个品牌上。

  李东生认为,“其实今天中国企业的发展也是一样,单个中国企业是不可能成功的。在国际竞争中,一定是以中国企业群体的崛起出现。所以我们也非常积极地推进中国企业展开互利合作。”

  “走出去”要面临“脱胎换骨”的转型

  用“第二次创业”来形容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困境,在李东生看来是非常恰如其分的。“国际化意味着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念、系统、团队的能力,都有一个大的转型和提高,堪称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过程。”他说到。

  在TCL的全球化过程中,最吸引眼球的便是两次并购项目的实现。李东生直言,对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的并购可以说是完全成功的,而在对欧洲彩电业务的重组所暴露的问题却比较尖锐,但现在也已逐步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从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来看,在制定国际化计划的时候,还是要把困难尽量想多一点,准备尽量充分一点。”李东生说到,“另外,对于市场和产业技术发展的把握一定要准确,要看得长远,把握节奏,这样走起来才会比较顺。”

  他介绍说,对于南美、中东等成长非常快的新兴市场来说,企业也面临重新洗牌的机会。由于市场普遍不规范,业务开展比较艰苦,欧洲、美国以及日本企业往往很难深入做下去。而这正给了中国企业发展的空间,只要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就可以占领未来发展的先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