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借壳上市松动释放积极信号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二级市场的房企借壳复牌现象十分热闹。 8月26日,由于宁波银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借壳,退市两年多的S*ST兰光终于复活,更名为“ST兰光”,恢复上市首日收盘大涨173.47%。 S*ST兰光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宁波银亿控股房地产资产相关事宜于2010年3月22日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但受地产调控政策影响,S*ST兰光一直未拿到证监会的核准文件,直到今年的5月11日,证监会最终放行。 在更早的4月19日,北京新华联置地有限公司借壳S*ST圣方获批。这是“新国十条”颁布后,第一家通过借壳ST公司成功转型为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上市公司。随后,象屿集团借壳*ST夏新、金科股份借壳ST东源、名城地产借壳*ST华源、京御地产借壳ST国祥、铁岭财京借壳中汇医药,宋都集团借壳ST百科上市,都接连获批。 借壳上市的收紧与放松紧扣房市脉搏 房地产借壳重组、通过上市公司融资的现象在2006-2007年期间极为盛行。在2006年和2007年,股市与楼市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循环:每当一家房地产企业增加土地储备则股价大涨。于是,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纷纷从股市里融资,然后高价到市场拿地,导致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结果是股价涨,地价也跟着涨。在2007年,几乎所有的“地王”都是由上市公司“制造”的。 由于房价上涨过快,自2007年3月开始的5次加息、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等调控措施密集出台,至2008年上半年,房产市场陷入低迷。 在此期间的2007年10月,曾一度传出暂停内地房产企业A股IPO的申请受理、审批工作以及对房地产企业在A股借壳上市进行全面整顿和清理的消息,虽然后来证监会及时辟谣,但在此期间,少有房产企业A股IPO或借壳上市获得通过。 2008年下半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振低迷的楼市,国家出台了多项救市政策,刺激购房消费。 2009年,房地产市场行情一片大好之时,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的风潮也一时无二,43家发布了重组预案尚未实施的企业中,拟注入房地产资产的有19家,其中6家企业通过证监会审批,但没有获得批复文件。近日获准上市的这几个重组案例,几乎都是在当时获批或提交的申请。 2010年4月17日,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务院出台的“新国十条”要求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在此背景下,“新国十条”出台的近一年时间里,证监会再未放行涉及房地产业务的上市公司重组及融资申请。 在房产借壳上市的大门关闭一年多后,多家房地产公司借壳上市连续获批,房企借壳重组的“紧箍咒”已明显开始松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还有近10宗房企借壳ST公司的重组案正在等待“通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