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关键年
随着当前19个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自治区的任务陆续展开,各类重大民生建设项目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将在该区呈现前所未有的迅猛增长势头。正迎来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热潮的新疆,也在本月呈现了一场盛大的“中央企业产业援疆推介会”,近5年31家央企计划在疆投资近万亿元,新疆自治区工程建设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2011,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关键年 去年3月底,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传递出中央通过推进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加快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信号,确定北京、天津、上海、广东、辽宁、深圳等19个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的任务。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媒体报道,此次中央决策层启动的对口援疆,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支援地域最广、所涉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援助领域最全面的一次对口支援。2011年19个省市对口援疆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亿元,以后还会逐步增加。同时,通过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渠道,中央投入资金规模将数倍于对口援疆资金规模。 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一市三县”(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的北京市早已启动援疆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安排援疆资金72.6亿元,其中55%的资金用于安居富民工程。日前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的2011年全国苏商领袖峰会暨苏商投资新疆经贸合作洽谈会上,来自江苏省200多位企业家与新疆相关部门签订总额25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合作协议。同时,江苏省作为19个援疆省市之一,今年计划投入15.6亿元,带来198个援疆项目。 从目前各援疆省市代表团在新疆的前期工作和已经启动的项目分析,新一轮援疆工作起步阶段的重点集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 央企“集团军”大举入疆 本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携120家中央企业负责人齐聚乌鲁木齐,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合举办了“中央企业产业援疆推介会”。会上,中央企业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的产业援疆项目投资超过7000亿元。“十二五”期间31家央企计划在新疆投资9916亿元。该投资额将比“十一五”翻一番。 央企在新疆的建设项目主要集中于资源和基建。除了传统的石油资源外,煤炭是最吸引央企的优势资源。中央企业中五大发电集团、国家电网、神华集团、三峡集团等能源企业,着力开发新疆丰富的煤炭产业,就地建设煤电基地,然后谋求大规模从疆外输。 推介会上,神华集团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在新疆投资1000亿元,打造两个工业园区,形成6000万吨的煤炭生产能力和60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目前参与新疆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企业已达104家,煤化工项目66个,计划总投资8773亿元。宝钢集团“十二五”期间也计划向新疆八钢投资418亿元,到2015年将其年产能扩大至150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700亿元的规模。保利集团计划在新疆南疆地区参与铜矿建设。未来10年,在“产业援疆”的央企中,中石油将投入3000多亿元把新疆建成国内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炼油化工基地、石油储备基地和工程技术服务保障基地;中电投集团在新疆累计投资将达1500亿元以上。 央企同样看好新疆的可再生能源市场。近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新疆当地签订总额150亿元的项目,其中包括在伊犁建设千万吨煤矿和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在哈密建设20万千瓦的风电一期项目。这两个项目的投资额分别为105亿元和40亿元。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此次也与新疆签下了24.4亿元的风电和光电“大单”,项目分别布局在乌鲁木齐周边的达坂城、托克逊等风区以及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年发电量各为1.1亿千瓦时;光电项目则分布于哈密、青河县以及喀什地区英吉沙县。 西部热潮引关注 准备充足获机遇 随着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的深入实施,新疆自治区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热潮,吸引了各界关注。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第一财经媒体集团联合主办的“2011西部资本论坛”也在近期登陆新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与经济学教授魏尚进等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以及来自复旦大学的新疆校友、新疆企业家等共计200余人共议经济热点。会议上不少专家提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非常依赖于西部开发,中国的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为中国的战略发展提供强劲的、可持续的战略资源储备和动力,而且西部的发展也是更加依赖于中国本土的市场。 如何主动地融入新疆建设热潮中,建筑企业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一方面,19个省市对口援疆行动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给行业内的企业带来诸多项目的实践机遇。另一方面,市场化的选择也会逐渐在新疆热潮中得到很好的体现。选择合适的方式进入当地市场,是与当地企业联合共赢、或是深耕细作瞄准长远的投资项目,专家认为,市场早已不再是单一的面目,将为建筑企业提供多种选择。 (本报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