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官方数据不可靠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前景对世界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又非常难以预测,原因就出在数据的薄弱。 虽然政府今年努力提高国家统计局房价数据的准确性,但国际市场和中国国内大多数消费者对于这个官方月度数据仍然存在深深的怀疑。 两组数据的差别 按计划,国家统计局上周四将公布7月份数据,但市场对官方数据很不相信,所以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民间数据提供者“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提供的数据上面。 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中国需要更好地阐释自身经济中的这个关键行业。以全国金融中心、最富裕城市上海为例。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显示,上海新房价格在过去五年里上涨150%以上。这超过同期107%的工资涨幅,使买房对于收入一般的人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但官方数据反映的是另一种情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上海新房价格上涨20%,远低于工资涨幅。 同样重要的是,虽然两组数据的趋势都是上涨,但民间数据描述的轨迹波动性更大,涨幅的扩大、收缩幅度都大于官方数据。 为什么说两组数据的差别如此重要呢?住宅类房地产投资直接占到中国GDP的12%,如果把钢铁、水泥和其他建筑材料的需求考虑在内,这个比例还会更大。中国楼市的繁荣振兴了国内经济,也让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矿商赚得盆满钵满。 数据直接影响政策 房价是政策、销售和投资变化的重要先行指标。房价上涨吸引炒客入市。企业家和亿万富豪提着一箱箱的钞票奔赴北京和上海,整层整层地抢购豪华住宅开发项目。销售增长鼓励开发商开建更加奢华的项目。但如果房价上涨过快,政府就得出手冷却市场,炒客就得退到一边,开发商就得偃旗息鼓。 中国政府在了解房地产数据方面略有迟缓或许情有可原。楼市繁荣造富开发商和炒客、让年轻职业人士争先恐后进入房地产市场,是最近才有的一个现象;15年前,私人房地产市场还基本不存在,多数劳动者的住房都是单位提供的。但由于初现端倪的房地产泡沫可能造成经济混乱和社会动荡,政府一直希望把房价控制下来,最新一轮调控在2010年4月展开。 当然,如果房价上涨的速度仅仅是与官方数据显示的一样,那就没有必要担忧。如果房价和收入之间仅有小幅的不匹配,那么短暂的房价上涨速度放慢就能提高居民置业的负担能力。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政府将能够放松管制,房屋销量将会上升,开发商将让水泥搅拌机开始运转,而这些现象能让国际市场相信中国经济充满活力。如果现实情况也有如官方数据所显示的那样,即房价通常只是逐渐上涨,且幅度较小,那么即便政府继续控制房价也不可能导致楼市的大幅回调。 但如果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的数据是正确的,房价涨幅远远高于工资涨幅(看上去现实更可能是这种情况),那么中央政府和不情愿的地方官员将不得不长时间维持对地产业的控制,这会提高中国经济陷入困境的风险。同样令人担心的是,如果房价变动的幅度正如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显示的那样剧烈,那么政策失误导致剧烈回调的可能性会更高。 不可靠的数据 尽管中国房地产业非常重要(或者也可能正因为其重要性),中国经济中却没有几个行业的官方数据比地产业更不可靠。2009年,经济增速放缓令许多购房者荷包受损,而统计人员则多次未能公布快速上涨的房价,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令公众舆论难以接受。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屋均价涨幅仅为1.5%,遭到公众的质疑。中国一位网络评论员问道:你相信这个数字吗?小数点显然放错位置了。公众对2009年数据的愤怒引发了一些变化。但今年1月推出的新系统的改进并不大。从有利的一面看,过时且不具代表性的样本被一个能捕捉每一个新房销售数据的系统所替代。分析师认为,上述过时且不具代表性的样本正是导致与老数据有关的各种问题的原因。从不利的一面看,全国平均数据不再发布,取而代之的是更为详细的市级数据。 没有改变根本情况,只是改变了房价指数──地方官员玩的这种小把戏对解决中国的楼市泡沫问题没有帮助,也无法让投资者和决策者准确了解中国房地产业的状况。如果中国政府是在严肃对待控制失控房价的问题,那么要走的第一步应该是准确提供房价到底有多高的可靠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