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保障房以回迁房和企业集体宿舍“充账”
据报道,近日有媒体质疑珠海保障房以回迁房和企业集体宿舍“充账”,以完成任务指标。数据显示,广州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合计77177户,珠海是1508户;广州的2011年保障房指标为84959套,珠海是7910套。 看出什么问题来了吗?广州的住房困难户是珠海的52倍,但保障房指标只是珠海的11倍,可见珠海的指标定得很高,有人因此说,难怪珠海要把“角落”的房子都“扫”出来纳入保障房系统“充数”。 广东保障房建设指标是否科学,确实值得反思。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教授1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个城市究竟需要多少保障房,政府在下指标前应该先做准需求调查,不要简略估算,更不要“想当然”。他还直言,不能让企业利用保障房特惠政策,建员工宿舍图“圈地”谋利。 求科学 下指标前应该先调研 羊城晚报:在保障房任务“逼宫”之下,目前珠三角很多城市出现“保障房不够,员工宿舍来凑”的情况,比如顺德美的员工村,比如珠海将几年前的员工宿舍也纳入保障房计算。但很多政府人员却抱怨:本地人口根本“住不了”这么多保障房,珠三角一些藏富于民的地方,市民根本“看不上”保障房。 申曙光:上级指标和城市实际需求不匹配,就说明政府的调研和统计出了问题。这个事情其实很简单,政府可以提出大致一个标准,发出通知请市民提交申请表,也就是摸底调查。这个工作不难做,因为对保障房感兴趣的人肯定会来报名的嘛。 不能根据财力定指标 羊城晚报:各市前几年的廉租房需求就是用这个办法得出的,但2011年保障房指标就不是这样,主要根据的是政府财力、当地人均收入等等。有人提出:政府没有能力建,指标再准也无用。 申曙光:政府要这样想就麻烦了。财力和需求是两回事。(建多少保障房才科学)这个事情首先要实事求是。你先要摸底,你摸底之后,财力能够做到哪一步,是另外一个事情。你为了让自己好操作,避免尴尬,就不摸底,那你就只好乱搞了,你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羊城晚报: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两难”? 申曙光:实事求是!政府可以根据保障房需求,结合财力设定阶段性目标,可以分步骤、分阶段先解决最迫切人群的需求,前提也是通过调查。其实老百姓也没要求你政府一下子全部解决,政府其实不需要心虚,老百姓都是讲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