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城市交通拥堵
记者曾听到这样一个笑话:某君带着一只宠物乌龟,下班回家路上遭遇堵车。看汽车半天走不了几步,乌龟耐不住性子,坚持要先爬回家去,主人也只好由它。不知过了多久,主人在车里听见有敲门声,打开一看,只见乌龟满头冒汗,气鼓鼓地说:“你忘了给我家门钥匙……”小笑话让人忍俊不禁,虽过于夸张,却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城市交通问题的严峻。 任何事物都是这样,在享受它的美好的同时,也必须要承担它带来的问题。我国几乎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而麻烦也由此而来——目前全国几乎所有大城市都被交通拥堵所困扰。一时间,摇号购车、限行等政策纷纷出台并广受关注,绿色交通体系的建立被频频提起。对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教授、国家特许注册城市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文国玮前不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摇号、限行等政策及道路交通工程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见效虽快但不能持久;而科学的城市规划虽然见效相对慢一些,却是“治本”之策,是实现绿色交通的根本途径。 起因 发展不均衡 布局有偏差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就要从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谈起。”文国玮指出,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忽视城镇化发展应该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片面强调城市人口的增长,导致城市人口管理失控,流动人口量过大;忽视城镇化的均衡发展,人口过度向大城市、特大城市聚集,导致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过度拥挤,成为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 同时,城市发展布局的偏差也增加了交通的压力。文国玮向记者介绍说,《雅典宪章》中指出,居住与工作的距离过远是交通拥堵产生的根本原因。“目前,不少城市缺乏规划宏观引导,中心城区外围房地产过度发展,形成多个‘卧城’,导致大量城市居民居住在‘卧城’、工作在中心城区,造成早上进城、晚上出城的钟摆式交通局面。城市各组团未能形成有吸引力的完善功能,仍然具有单中心布局的特征,也会导致过多的跨组团交通的产生,造成交通拥堵。”文国玮说。 “当然,除了城镇化发展和城市规划、布局等方面的问题,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自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文国玮指出,城市路网未成系统、功能不分、交通混杂,城市交通管理缺乏科学的交通组织规划的指导,重罚轻管,导致路网效率低下等问题,也导致了交通拥堵的加剧。 思路 减少交通流量 完善道路系统 “根据对城市交通拥堵原因的分析,不难看出,道路交通工程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虽见效快但不能持久;而科学的城市规划虽然见效相对慢一些,但却能真正‘治本’。”文国玮说。 文国玮指出,通过城市规划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理念是“节源开流”。“节源”就是要从源头上减少交通量和出行距离,从而大大减少城市中的交通流量;“开流”就是要提供适应交通分布、满足交通需求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我认为,这是利用城市规划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实现绿色交通的基本思路。” 措施 完善城市功能 合理布局交通网络 “要想实现绿色交通,解决交通源问题非常重要。”文国玮指出,当前,应下大力气控制城市的过快发展,用城市规划手段促进城市人口的合理分布。同时,要下决心调整城市布局,完善组团功能,就近安排居住与工作,减少交通出行量和交通出行距离,彻底改变由于居住与工作布局问题导致的超大流量的钟摆式交通问题。 改善交通通行条件也是实现绿色交通道路上的重要一环。文国玮建议,促进城市道路系统的现代化,逐渐实现不同性质和功能要求的交通在系统上的分流,做到城市道路系统的功能分工,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系统的系统效率。“要结合城市用地布局合理布置公共交通网络,逐步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现代化。根据城市居民不同的交通出行需求和各种交通方式本身的功能要求,合理组织城市的各种交通,合理地分配城市的道路、用地和空间资源,使城市交通处于高效率、高服务质量的良性循环状况。”文国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