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推动“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起步之年,也是加快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之年。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作为服务全市发展的综合平台和市委、市政府的参谋部,必须在贯彻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方面争当表率。2011年,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将以“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和“政风建设年”为牵动,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各项任务的“落实”上,全力以赴抓大事、干实事,千方百计促发展、惠民生。具体讲,就是要以抓战略、调结构、上项目、强服务、促改革、惠民生为主线,努力抓好七项重点工作,推动“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是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突出民生优先发展导向,指导和推动卫生、教育等重点领域“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实施。紧跟国家社会事业专项,力争国家给予哈尔滨市惠民项目更大的支持。加大财力资金向惠民项目的倾斜力度,继续增加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养老、 交通等领域的投资,加强以危旧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和提升社会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民生改善项目建设。 二是进一步抓好大项目建设。切实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力度,围绕新战略实施、科技和资源优势转化、产业链延伸、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老城区提档升级、现代农业等方面,组织谋划大项目,其中,产业项目投资比重占60%。加大项目引进落实工作力度,把扩大开放的重点放在项目招商引资上,启动“谋划之冬”、“招商之冬”活动,利用冬季开展前期工作,春季争取项目早开工,施工旺季强化项目管理,年末抓好拟竣工项目收尾。坚持查、帮、促相结合,抓好项目稽察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规范安全开展。加大体制机制保障力度,进一步强化大项目办工作职能,组织开展好督导服务,争取最大限度地形成合力。 三是进一步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六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抓住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政策机遇,尽快组建工作机构,落实匹配资金,制定实施支持政策,完善试点项目库,加快推动旅游、物流、文化、金融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5%以上。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围绕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等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搭建节能工作监测平台,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对新上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节能审查。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在工业、交通等重点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完成节能降耗任务。 四是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宏观调控。发改系统将不断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前瞻性地把握好调控方向,及时发现、剖析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继续发挥好经济运行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的工作联动,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解决好影响经济运行的要素波动等问题,提高调控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继续做好价格监测,进一步提高调控市场价格的能力,防止价格大起大落。 五是进一步完善多元化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市金融办的职能作用,加强政、银、企对接,努力提高信贷质量。加大对处于成长初期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积极支持有意愿的企业上市融资。推动我市现有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形式再融资。用好用足各类金融工具,积极稳妥地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加快推进融资担保行业、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推动建立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积极探索信托融资、股权融资等新的金融产品。 六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制定并组织实施2011年全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支持,积极推进团结镇、新发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争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普及率达到100%,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七是进一步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持续开展“做主人、敢担当、谋发展、惠民生”大讨论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的主人翁意识。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多培养专家型干部。充分发挥督导组的作用,依托6个调研组,千方百计帮助项目单位解决问题。密切与国家和省的沟通及协调,认真研究、把握政策机遇,提早谋划,力争更多的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