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限超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日前,北京市安监局召开紧急会议,以迅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通知精神。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在会上强调,全市要严格落实地铁车厢不超载等“四不”要求。 “四不”要求具体是指,“地铁车厢不超载、站台不超员、通道不拥挤、电梯不满荷”——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理想状态,相信每一位乘客都希望能享受到“四不”的乘车环境。但是,在政府做出这样的表态后,有些群众表示想要实现难度很大。有市民开玩笑说:“想让地铁不超员?那很多车站都可以关闭了。” 北京地铁确实非常拥挤。据地铁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7月15日,北京地铁公司所辖12条线客运量为620.33万人次,再次刷新了北京地铁日客流量最高纪录。地铁乘客也很希望缓解拥挤。以地铁一号线为例,工作日早高峰在东端始发站——四惠东站的乘客,就足以令车厢超员,此后各站的乘客要想再上车,就不得不在拼命往里钻的同时,指望依靠站台保安在背后的一臂之力。 在这样的现实中,每个乘客对于良好出行环境的愿望都很迫切。但是,出行是刚性的,乘客们不可能等到出行环境真正理想了再出门,因此,尽管地铁日益拥挤不堪,上班族却“义无反顾”。如果要通过车站限流、车厢限乘等手段来实现环境改善,势必会影响一部分乘客的出行环境,其结果很可能既限不了流,也改善不了乘车环境,必然会引起利益相关者的更多不理解。 乘客们对于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拥挤的抱怨日益强烈,在深层次上反应了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与市民快速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之道,在于实实在在地增加投入和关注,尽可能地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具体到公共交通上,就是要增加供给、改善管理、提高效率,不是“不让挤”,而是“让不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