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地面全部硬化
摘要: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雕塑公园里,道路和绿地之间建有水通道,下雨时,道路不会形成积水。 在德国弗莱堡市的一个社区,路边修建了用于排涝的植草边沟。 美国休斯敦市的一座立交桥上,开设了较大的排 ...
今年入汛以来,从南到北,长沙、南昌、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北京等多个城市在强降雨中狼狈不堪,出现严重内涝。“下雨天到××去看海”、“汽车成了潜水艇”,成为网友们对这一现象的流行调侃。 许多评论文章建议中国应向西方国家学习,在地下建设大型排水管网,让降雨产生的城市积水迅速排往河道。环境教育学者李皓认为,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开始注重利用雨水资源补充地下水,对雨水的处理方式出现根本性转变,其总体思路是变“排水”为“留水”。这与古代中国筑城、造园或建宅时力求留住雨水资源的设计思想完全一致。 环境教育学者李皓最近在德国和美国,仔细观察了那里的城市是如何解决雨水排放问题的。她认为,治理城市内涝隐患可以通过改变地面设计来完成。这些来自古代中国与现代西方的成功实践,消除积水的效果好、方法简单、可持续,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利用雨水资源。 多个城市出现积水,并不只是地下管网的问题,城市大面积硬化也是重要原因 记者:最近,中国不少城市出现大雨即涝的问题。主要是地下管网标准太低,还是城市大面积铺设硬化地面、水泥化等造成的? 李皓:6月23日北京因暴雨产生内涝之后,我到陶然亭地铁D出口和西三环莲花桥,实地观察了暴雨引发积水的原因。看到的情况是:这些地段发生积水,主要原因是地面硬化、绿地筑坎、道路挡板无排水孔、周边无吸收雨水的低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