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主权债务危机
20世纪90年代之前,金融危机通常表现为某种单一形式。比如,20世纪60年代的英镑危机为单纯的货币危机,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储贷协会危机为典型的银行危机。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银行危机以及债务危机同时或相继爆发,成为经济危机的一个典型特征。 拉美债务危机 拉美债务危机的成因源于20世纪70年代油价暴涨带来的过剩流动性和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石油出口国储蓄。在低利率资金的诱惑下,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和秘鲁等拉美国家借入了大量以硬通货计价的债务;然而,随着利率上升、资本流向逆转、发展中国家货币面临贬值压力,拉美的负债率上升到不可持续的水平。 1982年8月12日,墨西哥因外汇储备已下降至危险线以下,无法偿还到期的公共外债本息(268.3亿美元),不得不宣布无限期关闭全部汇兑市场,暂停偿付外债,并把国内金融机构中的外汇存款一律转换为本国货币。墨西哥的私人财团也趁机纷纷宣布推迟还债。继墨西哥之后,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也相继发生还债困难,纷纷宣布终止或推迟偿还外债。到1986年底,拉美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飙升到10350亿美元,且债务高度集中,短期贷款和浮动利率贷款比重过大,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外债负担最为沉重。近40个发展中国家要求重新安排债务。 第一种处理拉丁美洲债务问题的方法是拒绝债务重组。这种方法认为,解决债务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为严厉财政调整提供所需的时间,而美国支持下的IMF将提供所需资金。1985年,贝克计划阐述了这一做法,推行私营部门参与自愿性银行贷款重组,延长财政调整时期。其结果是大量债务负担影响了投资,导致了日益增多的资本外逃和增长疲软,债务比例不断上升。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拉丁美洲“停滞的10年”。 直到20世纪90年代,债务重组的参与方才认识到,失去偿债能力的国家需要真正的债务减免,即减少债务名义价值。这就是布雷迪计划,不可转换且无力偿还的银行贷款通过一定折扣变为可转换布雷迪债券,直到2003年拉美才走出债务危机的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