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抗震防灾 查看内容

“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图浮出水面

2013-8-27 21:5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36| 评论: 0

摘要:   雪灾、地震、泥石流22亿人次受灾,10.3万人因灾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2.4万亿元。回望十一五时期,无数人因自然灾害失去了亲人、家园甚至生命,防灾减灾成为必须提上日程的工作。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 ...

  雪灾、地震、泥石流……22亿人次受灾,10.3万人因灾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2.4万亿元。回望“十一五”时期,无数人因自然灾害失去了亲人、家园甚至生命,防灾减灾成为必须提上日程的工作。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二五”时期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要求。

  我国可能进入自然灾害频发期

  “我国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正在变大,有可能进入自然灾害频发期。”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史培军忧心忡忡地说。

  “‘十一五’期间,多种较大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提醒我们必须加快构建防灾减灾的安全屏障。”全国政协常委郑兰荪说。

  “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是‘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任务。”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洪向华指出。

  毋庸置疑,我国现行的救灾政策在紧急开展灾害应急救助、过渡性生活救助,抓紧开展倒损房屋恢复重建,有序开展冬春救助,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救灾政策在覆盖范围、规范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足。

  相关专家表示,我国综合防灾减灾能力须增强。以城市为例,很多城市在作市政建设规划时未能充分考虑灾害因素,一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老化,灾害设施建设标准偏低,城市居民应急避难场所较少,部分城市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救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防灾减灾工作。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和灾后恢复重建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加快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增强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

  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张卫星看来,目前我国救灾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在党和政府承诺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形势下,救灾工作肩负的政治责任更加重大。

  “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明显增多,各类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我们的救灾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救灾工作,对救灾工作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张卫星说。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救灾应急体系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重灾综合应对能力建设、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灾害应急救援救助能力建设、城乡综合减灾能力建设。

  张卫星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围绕建立健全救灾应急体系、精心编制实施减灾救灾事业发展规划,着力加强防灾救灾规范化建设,继续加强减灾能力建设,全面增强国家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

  “当前,我们的任务是全力做好灾害应急、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等工作,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张卫星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