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北区十二五规划集中新开河 重点建设六个组团
随着天津工业战略东移的实施,河北区如何找到发展突破点?河北区未来5年的发展和规划思路是什么?对此,河北区区委书记孙宝华接受了记者专访,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繁荣的新河北。 区域规划 重点建设“六个组团” 记者:河北区为未来五年中的规划是什么?将重点打造哪些区域? 孙宝华:河北区“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六大重点地区的开发建设,关系到河北区未来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格局。围绕六大重点地区的区域划分和功能定位,重点建设“六个组团”。通过重点开发,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交相辉映的发展格局。 以金融创新为主导的意式风情区—海河东路现代高端服务业组团; 以百年文化为底蕴的中山路创意、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组团; 以滨河亲水为特色的新开河—八马路生活休闲经济、高端楼宇组团; 以商业综合体为模式的北宁—金钟河大街商务商贸组团; 以楼宇经济、企业总部为主体的北运河—天泰路现代商务发展组团; 以科技型企业和创意产业为支撑的张兴庄都市产业发展组团。 经济结构 “三个经济”作支撑 记者:体现城市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经济实力。河北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孙宝华:发展沿河经济,充分发挥河北区“六河环绕”的比较优势,依托海河、新开河、北运河等河域资源,着力在河流沿线发展楼宇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借此发挥资源优势,聚拢人气、商气,活跃商业氛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品质,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树立更好的城区形象,塑造区域品牌,增强对外吸引力。河北区海河沿线开发量300多万平方米,有的项目已经建成并进入运营阶段,有的项目正在建设或即将建设;新开河两岸初步规划的可开发量约800万平方米,约占河北区“十二五”规划建设量的三分之二,开发建设前景非常广阔。要把发展沿河经济作为今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加快沿河商务商业载体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放大沿河经济效应,使河域景观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沿河生态建设与提升产业层级相结合,努力建设中心城区高端产业聚集的黄金岸线。 发展地铁经济,依托全市“十二五”期间地铁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坐落在我区的地铁站口及周边项目,着力建设大体量现代商业综合体,大力发展地铁经济,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通达宜商之城,增强河北区商业的对外辐射力和带动力,推动全区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在全市地铁建设规划中,地铁2、3、5、6号线经过河北区,设置18个地铁站口,在全市未来三年启动建设的800多万平方米地铁上盖建筑中,我区占300多万平方米,为我区整合地铁沿线的土地资源、商铺资源、广告资源、通讯及视讯资源、房地产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展高档楼宇经济,依托现有和规划建设的多座高档商务楼宇,发展高端、高效、综合的商务经济,建设“立体开发区”。发展高档楼宇经济,既符合中心城区的发展特点,更代表着中心城区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推进资金、技术、智力聚集,吸引大批高端企业;有利于破解中心城区面积小的瓶颈,拓宽发展空间;有利于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增加单位面积产出。我区楼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加快建设高端商务楼宇,培育和引进大量成熟企业,增强楼宇经济实力,是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长远之计。我区未来五年规划建筑面积达1000多万平方米,其中50%以上为公建设施,包含多座高档商务楼宇,为我区发展高档楼宇经济、实现后来居上奠定了载体基础。发展楼宇经济,要坚持走特色引导、转型升级、龙头带动、产业主导、集聚发展、定向招商的路子,整合现有资源,快速盘活闲置楼宇;加快载体建设,提高规划水平和建设进度;加强招商引资,注重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优化服务环境,完善配套功能,努力使我区成为楼宇经济发展的沃土。 总体目标 商贸天地 生态城区 文化河北 未来河北区将按照“一带两轴四区”总体城市设计,坚持沿河带动、纵深发展、梯次开发,加快建设商贸天地、生态城区、文化河北。“一带”即海河—北运河经济发展带;“两轴”即金钟河—狮子林大街城市综合发展轴、新开河城市生态发展轴;“四区”即中山路—海河东路综合商业服务区、金钟河大街商贸综合区、新开河生态宜居区、南口路产业综合服务区。 在未来五年里,河北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到2016年底达到55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700亿元;沿河经济、地铁经济、高档楼宇经济的发展特色基本形成。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到19万人以上。 以养老、医疗、低保、残疾人保障等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作更加完善,重点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中的教育、卫生和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打造特色品牌为抓手的社区建设实现全面上水平,民生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经过5年奋斗,把河北区建设成为创意产业的优势区、高端服务业的聚集区、文化休闲旅游的精品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宜居区。 创新突破 聚集优势产业 记者:经济要发展必须要解决产业滞后制约发展的瓶颈,河北区今年及以后将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孙宝华:为了解决产业滞后制约发展的瓶颈,河北区在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产业创新战略,强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层级提高,增强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河北区将创意产业作为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通过做规划、建园区、搭平台、聚企业,初步形成设计服务、咨询策划、电信服务、动画影视、人才培训、文化旅游六大重点领域。河北区同市科委、市教委、市知识产权局、天津美术学院合作,共同建设创意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为创意产业发展搭建具有先进水平的工业设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借助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工艺美院坐落河北区,创意人才集中的优势,兴建了以动漫设计制作为主导的北新“C6”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从2007年起步到现在,河北区创意产业从无到有,4个创意园区共聚集了创意企业148家。在天津市对中心城区的定位中,赢得“创意河北”之称。 做大做强文化休闲旅游业。河北区围绕“名特优新稀高”的用力方向和“游购娱吃住行”等产业要素,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现代景观、名人效应、高速铁路、服务设施等资源,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方位开发文化旅游经济,开辟出海河景观、欧陆风情、爱国教育等多条线路和多项组团,逐步形成了意式风情区、大悲院文化商贸区等一些特色品牌,先后举办了“达沃斯天津之夜”、中国旅游产业节、《风声》全球首映礼等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区旅游看点达60余处,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景区2家,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6亿元,旅游接待人数457万人次。 2012年,随着梁启超故居、曹家花园、十月影院、望海楼教堂等提升改造工程的有序进行,将再给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近代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看河北”特色旅游品牌添上一抹亮彩。 创新发展高端金融服务业。近年来,河北区依托打造金融业“两区一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服务分支机构75家,累计实现投资37.17亿元,实现留区税收3.85亿元,有力提升了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河北区积极抢抓国家对天津滨海新区实行金融服务业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促使天津金融改革创新重大项目——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入驻河北区海河意式风情区,在全球首创现货连续交易方式,形成了中国焦炭世界价格和国际原油中国价格。截至6月底,渤海商品交易所已上市交易品种21个,累计成交量4.11亿吨,交易金额1.57万亿元,并带动了12户关联机构成功落户河北区,有力推动了金融服务业走向高端化,形成巨大的带动效应,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服务业发展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