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一座城市的“凤凰涅槃”
十堰——镶嵌在鄂西北腹地的璀璨明珠。今年来,她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大手笔构建美好家园,将“汽车之城、山水之城、生态之城、和谐之城和区域中心之城”的新气魄与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大时代赋予大担当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一向被视为沿海发达城市的专利,因为其标准极高,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管理能力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然而,十堰作为内陆山区城市,却自我加压,成了当前我省唯一申报创建的城市。 十堰市市委书记陈天会认为,十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是为了一块牌子,而是城市内在发展的要求。 他说,十堰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示范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建设好生态屏障、保护一江清水北送,是历史赋予的使命;同时,十堰正在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需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倡导卫生生活方式。 此外,城市建设要进一步上水平,最好的抓手就是“创卫”。通过“创卫”,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 十堰市市长周霁说,十堰市1992年和1995年两次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称号,并荣获过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荣誉,有基础和条件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2008年5月,十堰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三城联创”。号角由此吹响。 大手笔构筑美好家园 3年多来,十堰对照创卫“国标”,大手笔启动了系列建设和综合整治:投入34亿元对城区20多条主干道进行提档升级综合改造;投资1.53亿元维修改造了168条内街小巷,拓展城市空间30平方公里,兴建3座大型污水处理厂、新建市博物馆、游泳馆,改造图书馆和8个文化娱乐广场、游园等。 城市管理,环卫保洁是重要一环。3年多来,十堰投入5000万元对城区环卫设施进行更新,先后撤换14条主干道近千个破旧垃圾桶,并增加果皮箱2400个,微型垃圾车30台、冲洗车2台、洒水车6台,新增1174名保洁员,新聘1000名退休和下岗人员担任环卫监督员。 神定河、马家河、红卫河、张湾河,昔日是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的“龙须沟”。十堰投入8000多万元清淤,让河道变成游园,如今这些河道不仅成了全市防洪示范工程,而且是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十堰地处山区,城市建设必然向山要地,但裸露山体影响了城市形象。2008年至2009年,十堰市对裸露山体采用客土喷播、挂土工网、爬栽植物等方式进行治理,目前城区裸露山体99%以上实现了绿化美化。 无孔不入的野广告,被市民讥为“牛皮癣”。十堰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理。堵:城监人员蹲点、围追堵截抓现行;采用高压清洗机上街清洗野广告;通过电话追呼系统追呼野广告号码。疏:在城区街道、居民小区设置200多块便民广告张贴栏,无偿供市民、商家发布信息。经过几年不懈努力,曾经布满楼道的野广告得到有效治理。 大气魄绘就美好未来 十堰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三城联创”办公室主任冯安龙介绍,3年多来,市委、市政府对创卫重视程度之高、社会动员面之广、劳动强度之大、民众支持率之高,在十堰城市管理史上极为少见。 十堰市成立了创卫指挥部,市长任指挥长,18位市级干部任副指挥长,54个部门及城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和10个处室,并从相关单位抽调50多名干部集中办公。同时各区、街道办和部门均设创卫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市四大家所有领导各负责2个至3个社区、城中村,将创卫任务逐条逐项分解到人。 为发动全民创卫,十堰将群众关切的问题作为创建突破口,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评判标准。针对城区停车难、停车乱现象,十堰除对城区临街两侧33处被改变使用性质的地下停车场进行清理整顿,重新恢复使用功能外,还新建3个停车场,在城区道路两边增设停车泊位5000余个。 为破解农贸市场及周边脏、乱、差,十堰一方面分片包干进行督导,开展清扫保洁,杜绝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一方面采取以奖代补,每年拿出200万元对城区38个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创卫如一股春风,吹遍整个车城。3年多来,市领导带头、普通市民、青年志愿者参与“创卫”的场面,随时可见。据悉,为营造创卫氛围,十堰在城区设了1.3万块宣传牌,增设20多辆流动宣传车,并印发《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组织群众票选十大陋习、开展市民创卫自律承诺、每周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大扫除等活动。 本月初,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专家对十堰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车站、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食品加工小作坊等进行了抽查,专家所到之处,对十堰市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全民参与的创建氛围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十堰创卫壮举令人感动,创卫精神令人敬佩,创卫成效十分显着。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