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探考
一、“远”是愿景,“近”是今天。愿景的达成始于今天的起步。一个地方距离其既定目标的远近之间,是那里的人们想什么和干什么;是怎样想和怎样干。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以城市为主体的新时代。 面向新时代,省委书记吉炳轩在大庆市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强化城市产业支撑,搞好城市发展规划,努力把哈尔滨、大庆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 这样的宏大目标,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可能需有十几年、数十年的不懈努力。 而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科学、大胆地谋划,更需要脚踏实地地苦干。 二、大庆作为共和国的骄子,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成为全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把大庆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将有力证明,中国共产党有能力使一个资源型城市保持长久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光添彩,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因而,解析大庆瞄准国际化、迈向现代化的进程意义非同寻常。 三、现代化、国际化,不仅是一个概念。背后是一系列严格、科学的评估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化、国际化,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是两个重要的门槛。两个门槛,是两次质的飞跃。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意味着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城市辐射力、亲和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巨大延展,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全面开放的大格局中奔涌,构成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地,形成市民宜居的“幸福洼地”。面对如此美好的愿景,大庆,准备好了吗? 四、大庆有备而来。大庆,因油而生。一次创业让这座城市成为“共和国的加油机”。二次创业令这座城市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创下范本,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国居首。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当年石油一柱擎天的态势调整到了当前石油经济与非油经济52:48的经济格局,大庆正经历着由单一资源型经济向多元综合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在工业化方面,5项评估指标中,有两项关键指标达到工业化后期标准;3项辅助指标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在现代化方面,13项评估指标接近达标,实现程度为67%。在国际化方面,从外贸依存度、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外国金融机构数量、大型跨国公司总部数量等指标看,大庆距离国际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从以上分析,可以说,大庆目前发展水平正处于工业化后期、现代化中期、国际化初期。 依据现状,比照发达城市,大庆人初步形成了这样的发展目标: ——力争“十二五”期末全面实现工业化目标,构建起以石油工业为基础、以石化产业为支柱、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崛起,多点增长、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工业格局,使大庆成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强势增长板块,中国北方工业重镇。 ——此后的第一个目标,用1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设施完善、城市内涵丰富、文化品位提升、管理手段先进,更加健康、更具魅力、更有品位的现代化大城市。 ——下一个目标,经过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向国际化目标靠近。以新华08为依托打造国际能源交流中心,以北国之春梦幻城为依托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经济基础雄厚、对外开放度高、服务体系良好,有着国际影响力、辐射力的大都市。 这对大庆来说,可谓“第三次创业”。 五、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需要明晰的城市功能定位。 大庆对未来这样定位——国际性石油能源城市、世界寒地温泉休闲城市、中国北方现代化城市。 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庆确立了“一二三四五”的战略目标:完成一个任务,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两个转型,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实现经济转型,瞄准苏州、大连等先进城市,加快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实现城市转型;加快三个发展,推动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打牢四个基础,形成适应城市发展需求的产业基础、市政基础、人文基础、体制基础;实现五个跨越,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生态大市向宜居城市、矿区城市向现代城市、总体小康城市向全面小康城市、发展不够均衡城市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市跨越。 源于历史、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引领未来、创新发展。大庆之所以能够放宽眼界、超前思维,源于她始终不渝创业、创新、创优的品格,源于她始终坚持“跳出大庆看大庆、分析对比看大庆、站在高处看大庆”的高端站位。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