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湖北黄冈麻城西城新区建设的思考
湖北省麻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发西城新区、发展集群经济、推进全民行动、建设名城强市”的战略举措,努力把西城新区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的“产业新区、生态新城”。笔者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西城新区开发建设应在认识上和措施上有质的突破。 科学认识西城新区之“四新” 新空间。西城新区是东接孝感乡路、西抵中馆驿镇区、南至举水河畔、北到沪蓉高速公路的约95平方公里的新区。麻城70%的工业在这里布局。省级开发区包含在这个区域之内,享受着许多发展的优惠政策。由此可见,这个区域不是数量的扩张,而是质量的飞跃。这个区域应当是麻城未来经济发展具有强大驱动力的一个“增长极”。 新格局。新城区建设的理念应是“综合城市”,其定义立足点不是“区”,而是“城”。首先应当是一个“城乡一体的复合区”;其次应当是一个“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复合区;同时还应是一个“经济、社会、生态综合平衡”的复合区。区内有山(五脑山)有水(举水河、浮桥河水库),生态环境极优。 新品牌。现代经济是“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西城新区是麻城对外宣传的一个品牌。可以争取“两型社会试验区”、“低碳产业试验区”等多方面的试点。可以与武汉城市圈建设有效对接,使鄂东枢纽、旅游服务基地等建设成为现实。可以争取更多的经济资源发展麻城经济。所以,这是一个大平台,如果运作好这两类资源,麻城的经济水平和城市建设将会有一个“非均衡式”发展。 “新面貌”。经过5-10年的努力,要使这个区域成为麻城经济发展的一个实力新区、活力新区,实现两个再造:即在经济上,再造一个新麻城(各种经济指标翻番);在城市建设上,再造一个新城区(建城区面积扩大一倍)。 推进西城新区开发建设三大举措 (一)坚持高起点,科学编制新区发展规划。西城新区发展定位是:它是麻城开放开发的大舞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两型”社会试验区和提升城市形象的新名片。作为武汉向大别山辐射的桥头堡、大别山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远期是鄂豫皖地区的重要空间地标、大别山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的重要增长极。按照“产业新区、生态新城”的发展目标,西城新区规划编制要突出“沿路”(金桥大道、大广高速公路与沪蓉高速公路、京九铁路与沪汉蓉快速铁路连接点)、“沿河”(举水河)、“沿山”(五脑山)等特点。做好新区“一轴五园”等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提升规划档次。要在规划中贯彻组团式开发理念,如在麻城铁路两个火车站区域,可考虑以两个火车站为“极核”,以现有已成形的麻城经济开发区和正在开发建设的金通湾为基础,通过生态廊道、绿带、水体的延伸和衔接,将近8平方公里的区域设计成彰显城市独特个性魅力的核心区。 (二)坚持攻重点,强力推进新区建设配套。首先推进重点道路建设,拉开新区总体框架。要按照西城新区总体规划和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迅速推进纵横重点道路的施工建设,尽快拉开西城新区的基本路网,形成新区的总体框架。当前重点要推进新区“四道三路”工程建设,配套建设“四条大道”(即金广大道、金龙大道、金通大道、金桥大道),延伸建设“三条路”(即兴达路、兴隆路、兴发路),为项目落户新区创造良好环境。同时推进重点设施建设,完善新区城市功能。重点突破大别山文化旅游中心和五星级酒店两大工程的开工建设。文化旅游中心项目主要包括麻城大剧院、麻城图书馆、游客接待中心和文化广场四个子项目,要采取“捆绑组合”或“各个击破”的建设形式,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基地,成为麻城市的城市新标志、新景观。要加快新区五星级酒店招商步伐,提高城市接待水平。 (三)坚持抓产业,提升新区经济实力。西城新区开发取决于项目建设,尤其是大项目建设的突破,决定着西城新区发展质的飞跃。着力推进西城新区“一轴五园”开发(“一轴”指沿金桥大道和106国道走向的行政文化主轴,“五园”指黄金桥工业园、中馆驿工业园、金通湾户外用品园、商贸物流园、生态湿地公园)。树立建设精品名品意识,真正把新区内的项目、建筑打造成精品之作、经典之作、传世之作。要提升档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抓大企业,引大老板,上大项目,建大园区。要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拓境界,紧盯国际国内500强、民营100强、行业领军企业,招引大投资,促进大发展,力争早日将西城新区打造成“百亿元级”产业新区。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