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一座资源型城市的华丽变身
湖北黄石是座资源型城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39种,是全国五大铜矿基地和十大铁矿基地之一,硅灰石储量居世界第一。近年来,黄石着力摆脱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发展循环经济和高附加值产业,“精吃”资源饭,逐渐由矿产粗放型增长方式向效益型转变,走上产业转型之路。 三大战略助推资源转型 工业重镇黄石的低碳发展之路 黄石因“石”而兴,又为“石”所困。矿冶开发形成的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逐渐成为经济提升的一大瓶颈。“十一五”期间,长期以资源消耗为发展动力的工业重镇黄石市,逐渐跳出资源消耗的“天坑”,对矿冶资源的依赖程度大大下降,涌现出一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企业,正在向低碳型城市华丽变身。 今后5年,黄石市将通过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奋力推进黄石跨越式发展,强化黄石的功能定位,基本建成“三基地一中心”(全国重要特钢精深加工基地、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辐射鄂东、皖西、赣北现代物流中心),实现“超六十、跨双百、过双千”(城镇化率超过60%,建成区面积跨100平方公里、人口跨100万,过千亿元产业集群、过千亿元园区)。 明确定位,力争黄石在区域竞争中有更大作为。按照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等重大战略对黄石的要求,结合黄石产业、区位、交通物流等优势,确定“十二五”发展战略定位是“强化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地位,着力建设现代化区域性大城市”。具体来讲就是要建设“三基地一中心”、充分发挥“三个作用”。一是打造全国重要的特钢和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充分发挥在产业发展上的引领作用。二是打造辐射鄂东、皖西、赣北现代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在区域竞争中的辐射作用。三是争创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充分发挥在实施国家战略上的示范作用。 突出重点,力争“三大战略”目标基本完成。一是加快发展大产业,基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加快打造大园区,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积极承接“两个转移”,统筹推进以“三园一带”为重点的园区建设,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亿元以上。三是加快建设大城市,基本建成区域性的“双百”城市。到“十二五”期末,形成建成区面积过百平方公里、人口过百万的现代化区域性大城市,城市化率提高到60%以上(“十一五”期末为52%)。 破解瓶颈,力争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实施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按照《黄石市2008~2020年综合交通发展规划(调整)》提出的“强化一枢纽、构筑两个圈、完善三大网、建设四大系统”的总体构想,重点规划实施23个5亿元以上的项目,总投资344亿元。二是实施一批能源建设项目。重点规划实施过亿元的能源项目19个,总投资857亿元。三是实施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重点规划实施过亿元项目176个,总投资1408亿元。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 改革创新,力争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重点是围绕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优化发展环境。 深入改革体制机制:一是横向推进“大部制”。不断朝着精简审批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方向努力,最大限度地服务企业、方便群众。二是纵向推进“扁平化”。按照“四多”的原则,在铁山区改革试点基础上,争取在其他几个城区进行推进,同时推进政法系统的改革,将警力下移。三是全局推进资源整合。围绕“人、事、地、物”等社会管理要素,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型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保障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力争3年,投入45亿元完成公租房项目104个、164片、252万平方米、20180户“三改”任务,实现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全覆盖。实施富河下游防洪灭螺治理、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实施“学安工程”。实施团城山、黄金山三级甲等医院项目,完成乡镇医院达标工程,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