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湖南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推进湖南赫山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3-8-27 20:3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10| 评论: 0

摘要:   现代城镇是一个开放型的复杂系统,包含人流、物流、信息流、能量流、资金流等基本要素,是多因子的复合交融体。城镇化不仅仅是一个人口集聚的过程,更是诸多因素和因子的共生演化过程;不仅仅是建几栋房子、修几 ...

  现代城镇是一个开放型的复杂系统,包含人流、物流、信息流、能量流、资金流等基本要素,是多因子的复合交融体。城镇化不仅仅是一个人口集聚的过程,更是诸多因素和因子的共生演化过程;不仅仅是建几栋房子、修几条道路、搞点亮化的问题,而应是推进人口聚居、产业、科技文化教育、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等的全面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镇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推动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中心城区与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镇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使城镇真正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如何推进赫山的新型城镇化?我有如下一些思考:

  城镇化是一种趋势,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如果在推进的过程中不能坚持遵循一定的原则,各任领导想到哪做到哪,就难免不进入拆了建、建了拆的严重浪费循环之中。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统筹安排,先想好了再做。

  一、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原则。我们要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搞好宏观调控,以科学的规划设计来引领新型城镇化。把规划作为推进城乡建设的“第一道工序”,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设计,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体现超前意识、战略眼光,不能有小家子气、小农意识,远期、中期规划要充分论证,科学准确,努力做到不留败笔、不留遗憾、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评论;近期规划要切实可行,重点做好三年特别是当年村镇建设计划项目设计。要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认真执行总规、完善控规、修编详规和专项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先论证后实施、先地下后地上、先做环境后做开发,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有规划必遵循、违规划必严惩,以科学的规划来保证城乡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二是坚持城乡统筹原则。以城乡统筹规划为先导,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综合研究,统一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工业园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涵养区等;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加速推进城乡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国民待遇。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立足实际,充分考虑中心城区、乡镇、村庄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等因素,明确优先、重点开发区域,划定限制、禁止开发区域,采取不同的建设类型和建筑档次,凸现特色,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进度,做到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协调推进、有序适度开发,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历史传承,尊重群众意愿,推进村镇建设紧紧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切实把每一项工程都做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让城乡建设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群众,走促进社会和谐而不是资本逐利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防止片面的“土地城市化” 掠夺农民生存空间的做法,坚持稳妥的征地拆迁,着力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城乡互补协调发展,遵循新农村建设规律,实施差异化发展和错位发展战略,如居民区紧临农田区、工贸区,采取过渡性的农民工、退休干职工“双栖”城乡生活模式,既适宜生活居住又适宜创业发展,既方便上班兼钱又方便下地锻炼;大力发展公共空间,维护公共利益,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造福原有的人、吸引优秀的人、感招流动的人,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要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谁主动就支持谁的发展策略,少强迫减少矛盾,多引导调动积极性,强化民本理念,采取更人性化的政策措施,多方式发展,多种渠道融资,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建设村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