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建设秀美宜居鹰城
站在平顶山市新城区,一幅美丽的山水园林图令人陶醉:浩瀚的平西湖烟波浩渺,水鸟翔集;广阔的市政广场青石铺地,树木葱茏;湖滨生态休闲景观带曲径通幽,垂柳依依。 紧紧围绕“生态建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和谐兴市”发展战略,该市坚持以创促建,5年来累计完成城建类投资超过150亿元,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新老城区建设,描绘出了一幅“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的宜居家园新画面。 老城区环境明显改善,现代化湖滨新城功能显现……城市建设按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稳步推进,城区面积由2005年的不足60平方公里扩展到近8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3.4%,城市发展空间得到大大拓展,城市建设和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 基础设施渐完善 平顶山作为矿业城市,过去依矿建城、城矿不分,城市规划先天不足,城市功能很不完善,城市管理难度较大。改变城市面貌,改善人居环境成了鹰城人民共同的心声。 路网结构日趋完善。建设路是老城区的主干道,因部分路段狭窄,各种管线交错,通行不畅,已不适应城市的发展。平顶山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对建设路两侧影响道路扩宽和有碍观瞻的地面建筑物进行拆除,实施架空管线入地,规范整治沿街建筑物和广告牌匾,扩宽改造快慢车道和人行道,在入市口和道路交叉口建设8个游园,全线实施拆墙透绿和绿化、美化、亮化。改造后的建设路成为我市的标志性道路。目前,市区道路总长度260.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约9.54平方米,分别比2006年底增加99.7公里、4.44平方米。 市政公用设施的有效供给,提升了城市的承载能力。目前,平顶山市供水普及率98.3%、气化率91.5%、供热普及率36.3%,全市污水处理平均负荷率85%以上,城市道路亮灯率达98%。市区292座公共卫生间全部免费开放,昔日脏乱不堪的公共卫生间变成了城市亮点。 与此同时,一条条高速公路的建成,拉近了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区)的距离。2010年底通车的叶舞高速不但实现了我市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而且标志着全省“十一五”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2006年提前省定目标1年,该市完成了所有行政村(2652个)“村村通”工程。 目前,该市已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农村公路纵横交错、辐射连接、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公路网络新格局。 客运网络也在逐步健全。新农巴士、城际公交从无到有,实现了全市“乡乡有客运站”的目标,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98%;城区公交车逐步更新,在590台公交车中,空调车辆的比重仅次于郑州。 城市环境更宜居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老城区脱胎换骨。 穿城而过的湛河不断得到绿化、美化,犹如一条绿色绸带镶嵌在城市中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和展示平顶山山水园林城市的绝美形象。我市还升级改造了河滨公园、鹰城广场、山顶公园、盆景园等游乐休闲公园、广场,新建游园绿地90余处。这些广场、游园各具特色,设置了小品、雕塑,种植了树木、花草,安装了景观灯、体育器材、休闲座椅等设施。 特别是在园林绿化建设上,该市明确了“二带、一心、一轴、六廊”的绿化布局。形成了以庭院、居住区绿化为基础,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公园、广场、游园、街头绿化为景点,以山体、河渠绿化为屏障,乔木、灌木、草坪与地被、常绿树与落叶树合理搭配,具有平顶山特色的城市绿化体系。 根据平顶山环境特点,在矸石山上绿化、在塌陷区里造园,我市建成了白龟湖、白鹭洲两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近9平方米。 新城区按照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地的规划理念,先后完成专业规划200多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达到了100%。新城区建设成为我市打造“宜于人居、宜于创业”的生态园林城市最浓重、最精彩、最大气的一笔。 建管并重,城市管理提档升级。该市大力推行改革,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城市管理模式不断完善。 县城建设显特色 在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平顶山市也打响了县城改造攻坚战,“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三头并进,县城及小城镇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明显增强,城镇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县城的道路变宽了,一些半截路、断头路打通了,广场、游园增加了,夜晚明亮了,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在建设中,各县(市、区)着力突出自己的特色。郏县利用砖窑场废弃地,建成了具有蓄水灌溉和休闲游乐双重功能的青龙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秀丽繁荣”,是舞钢市的生动写照;宝丰县修建了生态公园、迎宾公园、街心游园等多个公园。 与2006年底相比,舞钢市、叶县、鲁山县、宝丰县、郏县、石龙区等6县(市、区)建成区平均面积增加7.9平方公里,达16.35平方公里。 安居工程惠百姓 根据扩内需、保增长的需要和城区实际情况,我市坚持“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先后启动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项目31个,整个开发改造工作呈现出进展快、后劲强的态势。一批镶嵌在城市里的村庄建起了气势恢宏的住宅高楼,一扫过去脏、乱、差的局面。 该市还开工建设锦绣花园、东方明珠、山水华庭、蓝欣家园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面积515万平方米,缓解了4.9万户家庭的住房困难,将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13平方米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其中,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通过实施棚户区改造,解决了两万多职工家庭的住房问题,相当于集团公司建矿50多年来建设住房工程量的1/3。 目前,平顶山市正在实施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有67个,建成后可安置27150个家庭,住房保障工作进入了扩面提标的新阶段。 良好的人居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平顶山创业、购房、定居。建业、朗曼等一批品牌房地产企业纷纷入驻,带动平顶山市房地产开发市场快速发展,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未来5年,该市将继续大手笔绘制城市建设蓝图,继续拉大城市框架,构建平宝叶鲁一体化产业和城镇化发展平台,城市将在舒筋展骨中实现扩容提质,为我市“率先实现崛起、提前全面小康”,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强力支撑。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