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探索创新 一座城市的勇气
题记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后,贵阳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迈出了探索和创新的步伐。 2007年11月20日,贵阳成立环保审判庭和环保法庭;十天后,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正式挂牌,为建立起保护“两湖一库”饮用水源地的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环保审判庭、环保法庭以及两湖一库管理局的成立,是贵阳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创新举措,那么,社区服务中心、和谐贵阳促进会以及群众工作中心的组建,则是贵阳为促进社会和谐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一年多来,各区(市、县)纷纷选择试点单位开展便民服务,同时,由民营企业家、民主党派成员、宗教团体负责人及社会组织组成的和谐贵阳促进会以及群工中心,则开展了大量化解矛盾、帮贫扶弱的工作。 化解矛盾纠纷 促进和谐稳定 在原市信访局的基础上,贵阳整合行政、司法资源成立了群众工作中心,中心正式运行三周来共接访690件3350人次,大批信访诉求在接访阶段得到化解,5件涉事群众送来锦旗向中心表示感谢。同时,贵阳积极构建统一战线参与社会矛盾化解新格局,于3月25日成立了和谐贵阳促进会,截至目前,和谐贵阳促进会和各区(市、县)和谐促进会共筹集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专项捐赠资金6764万元,投入帮扶资金2004万元,成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194个,惠及群众17000多人。 上世纪50年代,乌当区百宜乡场上村村民投工投劳自行修建了红旗水库,后因资金问题,年久失修,坝体渗漏严重,既不能很好地发挥灌溉作用,又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000年,在市、区政府的支持下,百宜乡对水库进行了防渗漏处理,水库下游200余亩稻田得到了灌溉,但水位线上升后,该村4个村民组34户的39亩农田被淹,无法耕种。2001年,水淹地村民多次向有关方面反映这一问题,但因责任主体不明确,致使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市群众工作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开展协调工作,通过“和谐贵阳促进会”,引导社会力量协同化解社会矛盾。和谐贵阳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贵阳凯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红静了解到水淹地村民的情况后,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按10000元/亩的标准,出资39万元,一次性解决了村民反映的问题。 滨水而居的我 守卫湖库容颜 2007年9月,贵阳市启动“两湖一库”治理和保护专项行动,提出通过3至5年的治理,实现“两湖一库”水质根本好转。截至2010年,红枫湖由2007年的Ⅴ类和劣Ⅴ类水质为主,转为Ⅲ类水质为主;百花湖由以Ⅳ类和Ⅴ类水质为主,转为以Ⅲ类水质为主;阿哈水库由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标准Ⅲ类标准,转为水质稳定达到Ⅲ类。 金山村,一个亮丽的名字。 曾经,这里路面坑洼不平、巷道污水横流。四年后,这里有了干净整洁的村道和错落有致的房舍,垃圾桶、篮球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村民们感受到了家园的巨变,也亲身守卫着阿哈水库的容颜。 今年63岁的王可文,每天都要到阿哈水库边晨练。出发前,他的兜里总是揣着几个塑料袋。看到湖边有垃圾时,他就掏出袋子收集,然后带走处理。这几乎已成为王可文的工作。多年下来,他也感受到了阿哈水库水质的变化,“现在水更清了,白色垃圾也少了,每天来跑跑,心里舒畅。” “心里舒畅”的不止王可文一人。几年前,村民王大勇、王显贵都自愿报名,参加了环境监督员。平时,他们除了打理自家生计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走街串巷、劝阻破坏环境的行为。 “环境好了,我们最受益。”王大勇说。村民们都认识到了这一点,纷纷报名加入他们的队伍。目前,金山村已经有10多名环境监督员。 为了能建立起保护阿哈水库的长效机制,2007年,金山村开始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生产生活污水。王顺发成了首位管理员。“每个月几百元钱虽然不多,但我所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在他看来,能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比什么都重要。 如今,金山的人工湿地每天就可处理污水50吨,一年下来就是1.8万吨。 变“议论纷纷”为“议事纷纷” 去年3月,贵阳在小河区、金阳新区开展以“精简管理层级、实行区域化管理、优化整合资源、建强党的基层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经过一年多的探索,贵阳初步建立了市——区——社区三级管理运行机制,据初步统计,改革试点涉及12个街道办事处、3个乡镇、60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辖区居民约80万人,超过30个社区服务中心挂牌。 “我从家走到车站有两三公里,太不方便了”、“这么大的楼盘,是应该多设几条公交线”……今年年初,金阳新区世纪城居民向居民议事会反映,世纪城的很多组团离主干道超过了1公里,有的老人从家到车站需要走半小时。于是居民议事会向社区党委提交了“世纪城社区出行难”的议题。 推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贵阳在已成立的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了“居民议事会”,实行召开群众意见收集会、议题讨论会、议事决策会、述职评议会“三会一评”,以方便居民、操作简单、效果直接的方式扩大城市基层民主。居民逐渐习惯通过议事会表达意见和建议,真正将自己当作了社区管理、建设的主人翁。 “议事员就像社区的眼睛和耳朵,把居民关心、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起来,带到议事会,大家共同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社区从原来的‘议论纷纷’变成了‘议事纷纷’。”世纪城龙泽苑的居民李静春从居民议事会成立起,就主动申请成为议事员,在她眼中,能为居民办事、能为社区分忧的议事会是基层民主建设中值得称赞的创新之举。 在接到“出行难”议题后,世纪城社区服务中心立刻组织召开了“关于解决世纪城社区居民出行难”的专题议事会,并将相关决议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3月初,311路公交车开进了世纪城社区,同时,一条金阳新区途经世纪城至老城区的公交快巴线也即将开通。 法律的武器 公益的胜利 截至今年上半年,贵阳环保法庭共计受理各类环境保护案件366件,审结355件。其中,刑事、民事、行政、行政非诉审查、执行环保案件分别受理267件、19件、8件、35件和37件,分别审结266件、18件、8件、34件和29件。 时间回溯到4年前。 年12月11日,贵州天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收到来自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的传票。该公司因大量排污严重污染红枫湖水质,被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推上被告席。贵阳环保法庭成立后受理的第一案正式进入司法程序。 两湖一库管理局提供的书面材料说,贵州天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厂区位于红枫湖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该企业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以来,每年约产生20万至30万吨磷石膏废渣。由于该公司没有采取防水、防渗及相应的废水处理措施,磷石膏尾矿库的渣场渗滤液均通过地表、地下排入红枫湖上游的羊昌河,对水质影响较大。请求依法判令被告立即停止对红枫湖及其上游河流羊昌河环境的侵害,并消除危害。 同年12月27日,此案在环保法庭开庭审理。经过调查和辩论,法庭当庭宣判:贵州天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立即停止其磷石膏尾矿库废渣场对环境的侵害,即停止该磷石膏尾矿库废渣场的使用,并在2008年3月31日之前采取相应措施,排除该磷石膏尾矿库废渣场对环境的妨碍、消除对环境的危害。 随后,在规定期限内,贵州天峰化工公司已关停了产生污染源的磷胺生产线,并通过覆膜、设置废弃物处理设施等措施,近200万吨磷石膏废渣得到控制。之后,省环保厅和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各出资400万元和170万元,企业自筹170万元,建设污染源清除工程。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