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出台水利事业实施意见

2013-8-27 20:4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21| 评论: 0

摘要:   近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黑龙江省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

  近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黑龙江省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为了让全社会更好地认识水利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了解《实施意见》出台的目的和重大意义,加深对《实施意见》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省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理念,以服务“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为己任,以实现以水富民、以水兴业为目标,一大批水利工程上马,建成了防洪、灌溉、除涝、供水、水保、水电、滨水城市建设等方面工程项目,基本构建了黑龙江省水利发展体系,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边陲省份,从当前和长远来看,扎实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建设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水利工程建设至关重要,迫切要求水利提供更直接、更有效、更可靠的防灾减灾能力、水资源供给能力、服务民生能力、水环境保护能力。以黑龙江省委一号文件出台的《实施意见》,对从根本上扭转黑龙江省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推动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实施意见》是指导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省水利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实施意见》明确了水利重点工作,确定了目标和任务。《实施意见》中要求强力推进“五大体系”建设,到2015年重点实施“十大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对黑龙江省抗御水旱灾害、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粮食稳步增产、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用水需求、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同时,对水资源开发保护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对水利改革和管理也将采取多项具体措施。所有这些,必将从根本上解决黑龙江省长期以来水利投入不足、机制不健全、管理粗放落后的突出问题,对加快现代水利建设,实现以水富民、以水兴业的战略目标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实施意见》着眼于既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促进可持续发展;既解决工程硬件问题,又解决管理软件问题;既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又采取了水利改革管理的具体措施;既推进水利自身发展,又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相融合。

  《实施意见》无论是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还是在确定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以及各项改革和管理措施方面,通篇都渗透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在指导思想中,提出“三个把”的基本思路,即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提出多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即坚持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和谐治水,突出加强对水利发展具有牵动作用、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保障作用的水利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切实加强水利管理。在基本原则中,提出了“六个坚持”,即坚持民生优先,服务大局;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改革创新,加强管理;坚持突出重点,系统建设。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提出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这些重要理念对全省更好地开展水利工作,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水利事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实施意见》的出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党全社会统一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全省人民一定要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实施意见》,全面理解和把握《实施意见》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确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细化责任分工,加大推进力度,强化管理监督机制,真正把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到位、落实到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