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打造城市绿色走廊
芜湖,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一座充满创新活力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古时因湖沼水草丛生,鸠鸟云集,而得名鸠兹。市区江河纵横,湖泊密布,风景宜人,水元素在城市环境中举足轻重。近年来,芜湖市注重将生态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江山水园林城市”。 2006年以来,芜湖市历时3年,投资9亿多元,大力整治多年来困扰城市发展的“龙须沟”保兴垾,通过这一民生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治理了污染,改善了水质,美化了环境,为沿线30多万市民创造了宜居宜业宜游之地。 整治“龙须沟”造福千万家 保兴垾是贯穿芜湖市中心城区的一条排涝明渠,全长13.61公里,沿线住宅小区87个,人口30多万,水域面积57.7万平方米,穿越北京中路等8条市区主要干道。整治前每年污水排放量约5000万立方米,同时沿线两岸抢占渠道等违法建设现象严重,日积月累,造成河道淤积、水质恶化,周边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被群众称为芜湖的“龙须沟”。 2006年,随着芜湖朱家桥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使用及配套污水管网的陆续建设,保兴垾综合整治具备了外部条件。当年7月,芜湖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了保兴垾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从而拉开了保兴垾综合整治的序幕。 保兴垾综合整治工程,既是保障城市安全的一项防洪排涝工程,又是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滨江山水园林城市而实施的一项生态工程,还水清岸绿于市民百姓,造福沿线30多万群众。 投资九亿多元完成九项改造 为加强对保兴垾综合整治的统一指挥,保证这项投资大、战线长、涉及面广的工程顺利开展,芜湖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7月成立了保兴垾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市长任总指挥,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区政府负责同志担任成员。市住房和城乡建委具体负责保兴垾整治工程的日常工作。 保兴垾综合整治工程分为五个区段:A段从营盘山路至香樟花园,全长2.4公里;B段从芜宁路立交桥至银湖路桥,全长1.13公里;C段从银湖路桥至西江涵泵站,含官桥沟、胜利渠,全长3.68公里;D段从汀苑小区至官塘,全长1.46公里;E段从汀苑小区至天门山路,全长1.81公里。 保兴垾综合整治分为三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是实施沿线截污和渠道清淤、驳岸工程,实现保兴垾截污与朱家桥污水处理厂干管相连,对沿线轻污染企业实施达标排放,对重污染企业关停搬迁;第二阶段是完成渠道两岸绿化、景观建设;第三阶段是完成补水工程,改善主渠道水质。 项目从“九个方面”着手改造:一是对保兴垾水系全线清淤,一次性按渠底设计标高清淤到位,增加河道蓄水量,提高城市排涝能力。二是对渠系两岸进行加固改造,砌筑挡墙和护坡,改善现有岸坡条件,预防水土流失,为河道两侧通行创造条件。三是实现河道两侧及沿线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善河道水质。四是对两岸进行绿地景观改造,形成保兴垾两岸绿色长廊,有条件的局部改造成小游园。五是实施“补水工程”,使河道清水常流。六是环保治理,对造成保兴垾主要污染的上游8户污染企业进行重点环保整治,实现沿线污染企业的达标排放和关停搬迁,可直接减少保兴垾既有污水源60%以上。七是西江涵泵站前池和沿线桥涵改造,对渠道排涝进行综合整治后,渠系断面大为改观。八是拆除沿线违法建筑,共完成拆违面积为9745平方米。九是实施棚户区改造,保兴垾周边多为棚户区,居住环境差,通过整治,改造了沿线华亭阳光、康乐人家、圣地雅歌等地块的5个棚户区,整治了沿线87个老旧住宅小区。 在工程实施中,芜湖市不断优化工程组织方案、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节约方案,力求实现投资的“源头”控制。为降低工程投资,最大程度地强化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组织专家、部门充分论证,不断完善工程方案,以减少投资,降低建设成本。在沿线绿化、景观建设上,坚持“改善水体,适度绿化”目标,整体效果不变,取消部分构筑物建设和精细景观工程,调整绿化树种、规格和建设用材。 为保证保兴垾改造的资金需求,市政府及沿线所在的镜湖区、鸠江区政府等多方筹措资金9亿多元,确保了保兴垾综合整治工程的顺利完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仅是保兴垾沿线群众积极支持,踊跃参与,还有许多普通市民、机关干部、大专院校师生、部队武警官兵献计献策,并主动参加义务劳动,促进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