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作品 规划设计 查看内容

风鹏正举向九天 魅力新城耀淮安

2013-8-27 11:5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07| 评论: 0

简介: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远眺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台资高地   2010年11月22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中央对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能力、发展成就和发展潜力的高度肯定。 ...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远眺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台资高地

  2010年11月22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中央对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能力、发展成就和发展潜力的高度肯定。

  截至2012年初,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8亿元,同比增长43.5%;财政收入38.8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21亿元,分别增长154%和56%,税比达79.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235亿元、增加值60.9亿元,分别增长60%和62.5%。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等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淮安开放的窗口,没有辜负众人所望。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历时数年发展,从当初起步时的一片空地发展成如今园区林立,从当初起步时仅有1平方公里面积的园区发展到如今拥有152平方米的所辖范围,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走出了一条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康庄大道,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

  台企“扎堆”创造传奇

  2010年11月10日,总投资10亿美元的国宝空调淮安科技城奠基。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发来贺信称,国宝空调是继富士康、台玻实联化工、明基等台资企业之后落户淮安的又一重大台商投资项目,这一项目的建成将对淮安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几年前,吸引特大型项目落户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几乎是天方夜谭。如今,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投资的科技城项目落户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无疑是打破了淮安引不来“巨人”、招不到大型项目的神话。

  如果说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项目是淮安经济开发区引来“巨人”的一个神话,那么从富士康到台玻实联化工,再到国宝空调都是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把神话演绎成现实的精彩传奇。这部传奇不仅蕴含着江苏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关怀与支持,而且还体现了开发区人敢为人先善于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智慧和勇气。

  这部传奇向外界表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继深圳、东莞、昆山之后的第四大台资聚集高地。其中,富士康、台玻实联化工分别成为IT产业和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的领跑者。

  短短数年,一些知名台资企业进驻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事实表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彻底告别了招商引资难的初始阶段,开启了从被动地接受产业转移到主动吸引全国乃至全球领先企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三新”产业入驻的新阶段。目前,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台资企业200余家,占据全市半壁江山。80%以上的台资企业的大项目都集聚在此,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苏北台资高地。

  追求“101%” 服务

  “富士康淮安科技城从2011年1月17日破土动工到一期项目竣工,仅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时间之短、规模之大、效率之高、质量之好是前所未有的,可谓创造了科技史上的奇迹。”在富士康淮安科技城竣工投产典礼上,富士康的掌门人郭台铭发出这样的感慨。

  以效率制胜是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企业的一贯宗旨。在践行追求101%的服务过程中,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做到企业随到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以最好的态度、最快的速度服务于企业,并对台资投资项目提供全方位绿色通道服务。

  不仅是富士康,台湾敏实集团(简称敏实)同样能感受到淮安经济开发区的高效服务。“敏实之所以选择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除了市场、交通、区位等优势以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办事效率高。淮安市政府不仅给予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政策上的优惠,而且开发区的服务十分到位。”敏实集团董事长秦荣华说。

  敏实集团副总经理柏峰晖表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办事效率令人难以置信。敏实从项目签约、项目报批到注册资金到位,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签约过程涉及工商、环保、外资等部门的近百份报批材料的审批,如果在其他城市至少要3个月才能办完所有的报批手续,但在淮安一周内就完成了。

  “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让敏实感到投资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决策是正确的。心动和感动之余,也更加坚定了敏实入驻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信心。”柏峰晖说。

  一个个投资项目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花结果”,使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服务企业方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并建立健全了项目引进审批一站式、服务项目建设一条龙的服务体系。

  据了解,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令企业满意度超过100%的,是1%的惊喜,是以差别化个性化服务、超前超值服务和创新创优服务为内容的1%的真诚。殊不知在回馈企业以101%的惊喜背后,却凝聚着开发区人在践行101%服务过程中的艰辛。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孔维华回忆起台玻实联化工项目报批的全过程仍记忆犹新。在项目审批时首先要通过规划审核,为给该项目申请报批手续,孔维华亲自找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的院长,想让他事先帮忙看一下项目的规划情况,可未曾想到院长一开始对他置之不理,为了感动院长,他在院长家门口连续站了3个晚上。

  在全国普遍遭遇用工荒时,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帮助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难题。仅2010年上半年,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为大企业招工33000多人,实现了园区内企业零缺工。与此同时,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还通过举办全国首届职教区域合作发展论坛,为企业搭建与外界合作的平台。并邀请内蒙古、重庆等19个中西部省市的169所院校、近70家企业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举办之际,仅与富士康签订意向的企业就达40余家。此举堪称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践行101%服务的典范。

  特色园区亮点纷呈

  目前,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八大园区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绽放奇彩。近年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打造园区功能载体,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同时还创建了高等教育园区,盐碱特色产业园、台商工业园、淮安软件园、空港产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休闲农业示范区等特色功能区,建成了污水处理厂、海关通关点、物流园等功能配套项目。

  完善的功能载体是大项目落户的前提保证。如果没有出口加工区作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配套功能,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富士康集团也不会落户淮安,更不会斥资22亿美元用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项目建设。如果没有盐碱科技产业园的设立,台玻实联化工、建滔化工、双阳化工、安邦化工等化工企业也不会相继投资入驻。如果没有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教园区、软件园等配套设施,阿里巴巴、搜狐、微软等门户网站和软件公司也不会慧眼识中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给台资企业创造便利的通关环境,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攻坚克难快速申办出口加工区。2008年10月,淮安出口加工区正式封关运作,它是淮安市第一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字头出口加工区域。2009年,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后,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了强大的配套服务。

  已入驻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淮安达方电子公司,上游供应商主要集中在苏州、上海等地,在没有入驻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前该公园需要通过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园接转原材料。入驻后,淮安达方电子公司供应商可直接经出口加工区办理原材料入园手续,使得该公司原材料库存充足、随需随用,产能明显提高。

  对于富士康这样的IT类企业,本身就是充分利用出口加工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强大功能进行生产的,保税物流功能拓展使企业本地即可换单出口,缩短了产品交货时间,进一步优化了供应链管理。

  人才决定未来。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迁址淮安高教园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培养专业人才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7年3月,淮安高教园区整体划归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随后淮阴工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淮安本土院校先后入驻,虽然本土院校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了校企合作、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可做到企业人才本地化,但如何在此基础上寻求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突破,迫切需要另辟蹊径。

  去年5月12日,淮安市政府投资10亿元正式与南林大学联手创建南林大南方学院淮安校区。此外,淮安留学人员创业园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创业发展平台,给予园区内归国创业留学人员用房、税收、融资等多方面的支持。淮安软件园建有办公楼、培训楼、酒店式公寓,而且配有咖啡馆、超市、乒乓球馆等娱乐设施。盐化工新区建有盐化工检测中心、码头、物流仓储等配套服务设施,并为企业提供“九通一平”的配套服务,满足了园区企业的发展要求。

  2010年6月22日,总投资5亿元的苏北首家工业超市——淮安仕泰隆国际工业博览城——启动全球招商。该工业超市可容纳近600家企业入驻办公,有效服务半径200公里。今年,博德五金、大长江、明发商业广场、红豆国际商务城、义乌国际小商品城纷纷落户该工业超市,进一步完善了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配套功能。

  台商论坛蜚声海外

  2010年9月17日,第五届台商淮安论坛开幕式在新落成的淮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近700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台商淮安论坛已经成为当前增进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而且台商淮安论坛是一届比一届办得好,对淮安与台湾经贸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对台商淮安论坛如是评价。

  “筑巢成功,彩凤云集。淮安论坛,海峡齐名。”中国国民党政策会副执行长洪秀柱女士对台商淮安论坛更是赞美有加。

  台商淮安论坛的诞生是基于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项目的落户。在许多产业研究专家看来,富士康落户淮安是台资越江北上的风向标。但如何以富士康为引子,吸引更多的台资企业入驻淮安,一直是淮安市政府考虑的问题。于是在淮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敢为人先的开发区人发起了台商淮安论坛。

  事实证明,台商淮安论坛是淮安经济开发区发展最为关键的创举之一。对喜好抱团发展的台资企业来说,大陆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他们的眼球,他们迫切需要一个了解内地市场信息的平台,帮助他们把握宏观经济形势,从而确定投资方向。台商淮安论坛应时而生给台资企业带来了契机。

  自台商淮安论坛举办5年以来,作为台商淮安论坛的具体承办方,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拓展论坛的广度与深度,从区域性议题深化为普遍性议题,台商淮安论坛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议题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平台。

  随着第六届台商淮安论坛举办日期的临近,开发区人正在以更开放的思维,更创新的理念,更大气的手笔策划下一届论坛,全力打造促进两岸政界交流、商界合作、学界对话的平台,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贸繁荣作出贡献。

  宜居宜业魅力新城

  1992年,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时,就强调开发区应设立在市区东郊,为的是将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一个促进二三产业发展的基地。历经18年的发展,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早已不再是过去单纯的产业功能区,而是能承载淮安的城市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功能的主要城区。今年,淮安市政府计划投资140亿元,用于七大类工程、251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将把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装扮得更加靓丽。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实力雄厚、科技领先、环境优美、生活富庶的生态新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毅如是表示。放眼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城、两点、三区”的规划,一个宜居魅力新城跃然眼前。原定开发的22平方公里建成区,将实施“退二进三”战略,两点即新港和盐碱科技产业园两个新老盐化工集中点,重点依托岩盐资源,发展盐化工产业;三区即高教园区、徐杨片区和南马厂片区。其中,高教园区2007年划入开发区后,开发区投入3.2亿元开工建设了4条道路,已有7所高校、8万名师生入驻。南马厂片区则是跨京沪高速正在开发的新片区,重点发展沿京沪高速特色产业带。

  近年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响应淮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东进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战略号召,以构建大交通为切入点,在完善园区内道路网络的基础上,斥资5亿元建设了通甫路大桥、跨京沪高速大桥、康马路大桥,彻底打通了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主城区、淮阴区、楚州区的交通脉络,构成了开发区快捷顺畅的立体交通网络。

  在城市化进程中,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采用引进资金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开发方式,为商业、居住配套项目提供了安身之地,并开发了集生活、生产、娱乐于一体的开发区CBD。在古淮河沿线一带建有古淮河湿地公园、日月洲生态乐园等生态休闲场所。在此基础上,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加强专业市场、品牌超市、特色街区建设。目前,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犹如一幅生活写意画卷徐徐展现在淮安人民眼前。

  近年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离不开开发区所有建设者们的智慧和汗水,还离不开淮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展望“十二五”,淮安正以“江北争第一、全省进十强,全国争一流、进入现代化”为发展总目标,将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实力雄厚、科技领先、环境优美、生活富庶的生态新城。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