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作品 规划设计 查看内容

河北廊坊提高文化自觉 打造城市发展新起点

2013-8-27 11:5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69| 评论: 0

简介:  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越来越显得意义重大、任务紧迫。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

  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越来越显得意义重大、任务紧迫。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勇进发。近年来,廊坊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群众、塑造城市,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推出文化体制改革典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典型、农村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典型,形成了影响全国的“廊坊文化现象”。

  提高文化自觉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廊坊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高端发展,加快文化发展方式,追求文化与经济社会的交互协调发展,全面建设文化强市。

  (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与高度,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新兴城市,廊坊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坚决不做没有文化的暴发户,反而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强化政策保障,逐渐加大文化投入,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反哺文化,用科学的文化来促进科学的发展,让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近年来,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支出年均增幅超过30%。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通过鼓励无偿捐赠、企业冠名、形象展示、重大文化活动推介等形式,激发社会力量兴办文化的热情,努力把文化服务做好做大做强。

  (二)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智慧源泉。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风骨,城市因为有了文化而生动鲜活。廊坊地处京津冀都市群的地理中心,着眼于为大北京地区乃至更大市场服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聚焦“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的发展定位,将“生态、智能、休闲、商务”城市形态和功能定位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会展中心、物流中心、温泉酒店等优良资源优势,叫响文化休闲、体育休闲、体验休闲、康复保健、养生养老等特色休闲品牌,全力打造与京津大都市风格迥异、独具魅力的度假休闲目的地城市。按照自身的城市定位,廊坊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面向大北京地区、覆盖全市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打造了一个文化对接和文化吸引平台,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文化是实现远大目标的精神支撑。

  廊坊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了“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两个率先”就是要“在河北省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是要努力成为河北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增长品质最好的地区,省内不断进位争先,争当京津冀城市群科学发展先行军。要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就要注重绿色人均收入指标强劲增长,注重单位能耗水平进位争先,倾力打造绿色产业高地,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要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就要打造生态宜居名城和人民幸福家园,促进城镇乡村与自然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要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就要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长足发展,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自觉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必由之路

  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际上就是希望获得精神上的幸福感受。廊坊从战略高度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协助、群众积极参与的原则,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释放发展活力,推进文化惠民,让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终受益者。

  (一)以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文明素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廊坊在历史传统与时代潮流的激荡交汇中,形成了“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的大气,“不畏强手、要好争先”的锐气,“开放包容、自信谦仁”的和气。如今,“大气、锐气、和气”的廊坊精神为全市人民树立了符合中央精神、时代潮流与地方特色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结合地理历史资源禀赋,打造龙凤特色文化,廊坊被命名为“中国龙凤文化之乡”。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着眼于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开展了以市民素质提升、志愿者服务、文明窗口创建、文明社区创建、未成年人文化精品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十二项工程”,廊坊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二)以文化体制改革激发生机活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和实现科学发展、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廊坊坚持抓改革、促发展,把改革作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全部任务,市区文艺院团改制后成立了龙凤演艺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大厂评剧歌舞团改制经验得到中央领导高度赞誉。改制后的大厂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焕发了勃勃生机与活力,精心创演大型文艺专场20多台,年演出收入突破千万元,比改制前翻了一番,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跨越。国庆期间,剧团先后走进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等五省市15个县,演出30余场,观众累计达到5万余人。公司正与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北京华视影视公司合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投资4000万元筹拍农村题材电视剧《进错门的女人》,努力向“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多业经营综合性文化企业集团迈进。目前,廊坊以大厂评剧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通过积极引导改制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服务水平,一批具有现代企业特点、发挥社会文化功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文艺院团蓬勃兴起。

  (三)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文化惠民。

  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将更多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霸州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大力实施文化自觉社会化、规划制定科学化、设施建设精品化、文化活动品牌化、队伍发展规范化、机制保障长效化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建成了李少春大剧院(纪念馆)、中国自行车博物馆、华夏民间收藏馆、益津书院等一批公共文化精品设施;以“文化艺术节”为窗口,以“月月唱大戏”、“周周小剧场”、“天天办展览”为载体,品牌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民间活跃着78道花会,267个文艺社团,连续十五年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的荣誉称号,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入选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四)以传承创新弘扬优秀文化。

  文化传承是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继续发展的前提。文化要传承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文艺精品,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根据传统节日特点,突出节日主题,彰显文化内涵,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围绕表现廊坊历史及现代文化传承,在努力创造和繁荣现代文化的同时,对优秀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全力打造以廊坊精神为精髓,以龙凤文化为特色的廊坊文化。目前,廊坊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1项,省级57项,市级89项。戏曲舞台剧《吕端》在首届河北梆子艺术节和河北省第八届戏剧节上囊括了全部最高奖项。三河市重修千年古刹隆福寺,霸州市恢复胜芳古镇风貌,建成了中国戏曲文化大观园。

  提高文化自觉是全面建设文化强市的时代引领

  廊坊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全面建设文化强市。在今后的文化建设中,廊坊将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把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来的新的发展方式、发展理念和发展动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引领文化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一)倾力建设“八大廊坊”。

  面对新形势,今后五年中将倾力建设实力廊坊、生态廊坊、智能廊坊、休闲廊坊、商务廊坊、人文廊坊、和谐廊坊、幸福廊坊,实施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大力发掘特色文化发展潜力,建设满足大京津地区休闲度假需求的优质休闲旅游设施和项目集群,加快缩小与东南沿海先进地市发展水平的差距,努力与京津共同打造世界城市。

  (二)打造地域特色文化优势。

  塑造地域特色文化是廊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特色文化融入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大力弘扬廊坊精神,着力抓好“龙凤文化”的深挖、提升和宣传,让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富含龙凤文化元素,形成以孕育廊坊主城区地貌特征的龙河、凤河的“龙凤合舞”形象为外在标志,龙凤文化的城市特色。

  (三)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挥主城区综合带动作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精心谋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战略,优化发展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健全完善面向大背景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继续打造“幸福廊坊”公益文化活动品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群众的文化自觉,激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使其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建立城乡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长效机制。

  (四)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发挥大厂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革发展经验,加快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演艺娱乐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抓好“梦廊坊”文化休闲产业园、中国地质文化产业示范园、派拉蒙文化主题公园等重点产业项目,全力构建以市区为核心,以环北京文化产业、环天津文化产业带、中轴文化产业带为主体,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为连接点,形成“一核三带五大组团”的空间格局,构筑一条贯通南北的环京津“文化产业隆起带”,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廊坊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