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
初夏时节,走进依山傍水的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青口镇,眼前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高楼拔地而起,老旧房屋焕然一新,新修建的道路纵横交错,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作为福建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之一,青口镇已经初具宜居城镇综合体的形态。 42个试点先行建设 2010年初,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将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去年6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去年8月,福建省确定了首批22个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启动了780个建设项目。今年初,该省新增20个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 据悉,除了新调整的仙阳镇、徐墩镇、流水镇外,福建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总体规划均通过了政府审批,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主要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各试点以项目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宜居城镇建设。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在该省先后确定的42个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中,3个试点已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11个试点已开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2011年,福建省各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加快了市政道路、商业设施和住宅小区建设步伐。其中,角美镇、金井镇、东孚镇、水头镇等试点建设项目较多,杜浔镇、靖城镇、龙门镇、灌口镇、青口镇等试点完成投资额较大。目前,灌口镇双龙潭运动景区、水头镇市民广场、金井镇滨海新城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正在有序建设,小城镇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建设小城镇的经验 要想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解决“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去年10月,福建省小城镇综合试点改革第二次现场会在南安市召开。该省将用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作为推动小城镇建设的重点。 钱从哪里来?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去年3月,福建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意见》。《关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意见》要求,各市、县(区)在办理耕地转用手续和土地征收审批手续时,应有偿使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核心是: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后,要将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结合起来,以此实现建设用地总量平衡。同时,要给予农村一定的经济补偿。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现了城市反哺农村,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 |
会员评论